《唐诗鉴赏辞典》第四百二十二首《寄左省杜拾遗》(岑参)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五】

  寄左省杜拾遗

     【中唐·岑参·五言古诗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拼音版:

lián bù qū dān bì , fēn cáo xiàn zǐ wēi 。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xiǎo suí tiān zhàng rù , mù rě yù xiāng guī 。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bái fā bēi huā luò , qīng yún xiàn niǎo fēi 。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shèng zhāo wú què shì , zì jué jiàn shū xī 。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作品介绍]

《寄左省杜拾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这是一首委婉而含讽的诗,采用曲折隐晦的手法,感慨身世遭遇和发泄对朝廷不满的愤懑之情,名为赞朝廷无讽谏之事,实含深隐的讽刺之意。此诗辞藻华丽,雍容华贵,寓贬于褒,绵里藏针,有寻思不尽之妙。

[注释]

⑴左省:门下省,居左署,故称“左省”。杜拾遗:即杜甫,曾任左拾遗。
⑵“联步”句:意为两人一起同趋,然后各归东西。联步:同行。丹陛:皇宫的红色台阶,借指朝廷。
⑶曹:官署。限:阻隔,引申为分隔。紫微:古人以紫微星垣比喻皇帝居处,此指朝会时皇帝所居的宣政殿。中书省在殿西,门下省在殿东。
⑷天仗:即仙仗,皇家的仪仗。
⑸惹:沾染。御香:朝会时殿中设炉燃香。
⑹鸟飞:隐喻那些飞黄腾达者。
⑺阙事:指缺点、过错。
⑻自:当然。谏书:劝谏的奏章。

  [译文]

上朝时齐步同登红色台阶,分署办公又和你相隔紫微。
早晨跟着天子的仪仗入朝,晚上身染御炉的香气回归。
满头增白发悲叹春花凋落,遥望青云万里羡慕鸟高飞。
圣明的朝堂大概没有错事,规谏皇帝的奏章日渐稀疏。

  [作者介绍]

岑参(公元715—770年,一说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孙。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八年至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后,又随封常清至北庭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至德二载与杜甫等五人授右补阙。后出任嘉州刺史。大历五年卒於成都。工诗,长于七言歌行。现存者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岑高。有《岑嘉州诗》七卷。

赏析

壹/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四月,杜甫从叛军囹圄中脱身逃到凤翔,见了唐肃宗李亨,任左拾遗。而岑参则于至德元年(756年)东归。从至德二年(757年)至乾元元年(758年)初,两人同仕于朝。岑任右补阙,属中书省,居右署;杜任左拾遗,属门下省。“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岑、杜二人,既是同僚,又是诗友,这是他们的唱和之作,当写于至德二年(757年)前后。当时国事纷纭,贤愚难辨,诗人虽然位列朝堂却居官闲散,只能与杜甫等朝中友人诗文唱和,遂有这首自我解嘲的诗。

文学赏析

此诗悲叹诗人自己仕途的坎坷遭遇。诗中运用反语,表达了一代文人身处卑位而又惆怅国运的复杂心态。

前四句是叙述与杜甫同朝为官的生活境况。诗人连续铺写“天仗”“丹陛”“御香”“紫微”,表面看,好像是在炫耀朝官的荣华显贵;但揭开“荣华显贵”的帷幕,却使读者看到另外的一面:朝官生活多么空虚、无聊、死板、老套。每天他们总是煞有介事、诚惶诚恐地“趋”(小跑)入朝廷,分列殿庑东西。但君臣们既没有办了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也没有定下什么兴利除弊、定国安邦之策。诗人特意告诉读者,清早,他们随威严的仪仗入朝,而到晚上,唯一的收获就是沾染一点“御香”之气而“归”罢了。“晓”、“暮”两字说明这种庸俗无聊的生活,日复一日,天天如此。这对于立志为国建功的诗人来说,不能不感到由衷的厌恶。

五、六两句,诗人直抒胸臆,向老朋友吐露内心的悲愤。“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这两句中,“悲”字是中心,一个字概括了诗人对朝官生活的态度和感受。诗人为大好年华浪费于“朝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的无聊生活而悲,也为那种“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的木偶般的境遇而不胜愁闷。因此,低头见庭院落花而倍感神伤,抬头睹高空飞鸟而顿生羡慕。如果联系当时安史乱后国家疮痍满目、百废待兴的时事背景,对照上面四句所描写的死气沉沉、无所作为的朝廷现状,读者就会更加清楚地感到“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两句,语愤情悲,抒发了诗人对时事和身世的无限感慨。

诗的结尾两句,是全诗的高潮。有人说这两句是吹捧朝廷,倘若真是这样,诗人就不必“悲花落”、“羡鸟飞”,甚至愁生白发。这“圣朝无阙事”,是诗人愤慨至极,故作反语;与下句合看,既是讽刺,也是揭露。只有那昏庸的统治者,才会自诩圣明,自以为“无阙事”,拒绝纳谏。正因为如此,身任“补阙”的诗人见“阙”不能“补”,“自觉谏书稀”,一个“稀”字,反映出诗人对文过饰非、讳疾忌医的唐王朝失望的心情。这和当时同为谏官的杜甫感慨“衮职曾无一字补”(《题省中壁》)、“何用虚名绊此身”(《曲江二首》),是语异而心同的。所以杜甫读了岑参诗后,心领神会,奉答曰:“故人得佳句,独赠白头翁。”(《奉答岑参补阙见赠》)他是看出岑诗中的“潜台词”的。

这首诗,采用的是曲折隐晦的笔法,寓贬于褒,绵里藏针,表面颂扬,骨子里感慨身世遭际和倾诉对朝政的不满。用婉曲的反语来抒发内心忧愤,使人有寻思不尽之妙。

名家点评

《巩溪诗话》:岑参《寄杜拾遗》云:“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退之《赠崔补阙》云:“年少得途未要忙,时清谏疏尤宜罕。”皆谬承荀卿“有所从,无谏诤”之语,遂使阿谀轩佞用以藉口。以是知凡造意立言,不可不预为天下后世虑。

《唐诗广选》:“白发”二语,托兴堪咏。

《唐诗直解》:写得雍容,有体有度,与子美《左掖》诗相敌。

《唐诗归》:谭云:伊、吕之言(“自觉”句下)。钟云:勿忽作颂圣谀语(“自觉”句下)。

《唐诗训解》:首二句言同朝不同曹者。结有体。

《唐诗归折衷》:吴敬夫云:多少规讽,寓于浑厚之中。

《唐诗观澜集》:气格苍浑,词旨温远,探得古人赠言之义,直堪与少陵旗鼓相当。

《唐诗别裁》:下半自伤迟暮无可建白也。感叹语以回护出之,方是诗人之旨。

《一瓢诗话》:岑嘉州“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正谓阙事甚多,不能诊缕上陈,托此微词。后人不察其心,至有以奸谀目之,亦属恨事。

《网师园唐诗笺》:婉而多风。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陈德公曰:摩诘五律能备诸言,嘉州各篇惟工美隽,顾其赋分自天,姿韵绝俗,与王并配,岂有闲言。非有他警,而句字矜琢,体韵安雅,读之令人矜浮之气俱尽,岂非移情盛音也!汪献公曰:结笔犹是温然。

《瀛奎律髓汇评》:陆贻典:落句有含蓄。何义门:第七反言之,末句自省之词。“自觉”者,问心常有自负也,故是少陵同调语。“花落”则君子渐消,“鸟飞”则智士先去,是皆谏臣所不容坐视者也。句句有两层。纪昀:子美以建言获谴,平时必多露圭角,此诗有规之之意,而但言自甘衰朽,浮沉时世,则诗人温厚之旨也。五六寓意深微,末二句语尤婉至。圣朝既以为无阙,则谏书不得不稀矣。非颂语,乃愤语也。或乃缕陈天束阙窜驳此句,殆不足与言诗。无名氏:腹联炼沉思于五字,情景俱到。

《唐宋诗举要》:吴曰:能茹咽怀抱于笔墨之外,所以为绝调。

佚名

赏析

贰/

此诗先写诗人与杜拾遗同官早朝,接以议论,述说心中悲苦及深刻的讽刺意义。
        首联写两人共朝情景:两个人“联步”同行,走向殿前台阶,按官署不同“分曹”而立大殿之上,等待面圣。这是从诗人早朝场景中截取的一个典型场面进行的细致描写。此句写的平淡,语义明了。
        颔联则泛写诗人日日早朝的状态。诗人早出晚归,毫无收获,只是带回一身的“御香”之气。此句也是造语平淡,不见生气。这样的早朝,诗人颇觉无味,因此语句也写得枯燥。
        颈联中诗人借花落、鸟飞来描述自己的悲苦境地,从而抒发诗人愤愤不平之恨。满头白发而一事无成,见花落而感年华逝去,怎能不悲伤。青云高高在上还不满足,还羡慕鸟飞起飞落的自由自在。以此与诗人对比,诗人境况更是悲哀,这是诗人看别人青云直上的愤愤难平之叹。
        尾联为诗人对当时时事的品评之词。“圣朝”是赞词,而此赞与下文“无阙事”,表面是颂扬当朝盛事,而实为反语。事无完美,怎难毫无缺憾?既“无阙事”当然“谏书稀”,而实质上,作者说谏书稀,不是因为“无阙事”而是因为言路被堵塞。“自觉”虽承上势而来,而意义深远,表面说明一种因果关系,实则揭示朝廷只知享乐,自满为大的情况。
        诗人所叙早朝之事令人觉得枯燥无味,而讽刺意义深婉。“自觉”者为谁,虽未言而胜于言,力道深厚,讽刺有力而切中要害。

佚名
赏析

叁/

这首诗大约作于乾元元年(758)。当时,几乎使盛极一时的唐王朝倾覆的“安史之乱”刚刚过去,作者从塞外东归, 在杜甫等人的举荐下被任命为右补阙。此前,岑参和杜甫的关系就一直很好,在这首写给杜甫的诗中,作者不仅以深沉 真挚的语言畅叙了两人的情谊,而且还流露出对时政的关心和不满。从而使两人的友情有了更不平常的意义。
        诗的前四句主要写作者与杜甫的友情。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薇。”这个句子看起来十分平常,但表现的意思确实是很深沉的。“联步”即“同步”。既然每天都要“同步”去朝拜圣上,还要专门写诗寄赠,可见交情非同一般,此其一也。本来,“联步趋丹陛”,两人的关系已非常亲密,但偏偏却要“分曹限紫薇”——即被东边多植紫 薇花的中书省和西边的门下省分开,不能同在一起互相倾诉衷肠,这无形中又写出作者的遗憾来。而这遗憾既不是远在天涯海角不得相见的遗憾,也不是近在咫尺不得相见的 遗憾,而是连同朝听政时也不愿分开的遗憾,由此更见出作者与杜甫的关系密切,此其二也。我们再来看诗的三、四句。本来,诗的首联中已有了“联步趋丹陛”句,为什么作者 这里又写“晓随天仗入”呢?细细揣摩这句诗,它除了重复上句文意,进一步写出二人形影不离的情谊外,更主要还要写出两人的生活:虽然各自都身为谏官,但在这种所谓的“圣 朝无阙事” 的情况下,只剩下庸庸碌碌的混日子的份儿了: 早晨一起随着那威风凛凛的皇家仪仗队同拜君王,晚上又一起把皇家御炉的香气各自带回家中。这样,作者虽然表面上仍然在不露声色地写他与杜甫的友情,歌颂皇家的威仪, 实际上已经流露出他和杜甫两人都不被皇家重用的怨望之情。这种怨望之情,既是他们情重如山的基础,同时也系连着他们对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关切,绝非一般的卿卿我我之 辈可比。
        我们再来看诗的后四句。既然他们一起为官的生活是那么令人失望,所以产生“白发悲花落”,即哀叹自己华年已逝、无所作为的感情就是很自然的了,只是这种感情由岑参写出来,更容易引起杜甫的共鸣罢了。而“青云羡鸟飞”句颇耐人寻味,它和“白发”句对,既可以做表面的理解,认为岑参仍然是感叹人生易逝,由鸟的活泼可爱而想到人的衰老; 同时又暗示了这样一层意思: 我们这些正直的人已经像落花一样无用了,而朝中那些奸佞小人却像鸟飞青云一样轻 而易举地取得高官厚禄,为皇帝所重用。因此,句中的“羡” 字虽然在字面上当“羡慕”讲,但它却是正话反说,其内涵是很深刻的。正因为如此,“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也就 更不能当做一般的话来理解了:圣朝难道真的“无阙事”吗? 且不论“安史之乱”给唐王朝带来的千疮百孔、难以治愈的伤疤,且不论当时土地兼并、藩镇割据的危机正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渐形成,仅就那些春风得意的“青云鸟”们横行朝中, 被皇帝重用这一点来说,就足以使身为右补阙的岑参和身为左拾遗的杜甫感到自己没有能尽到 “拾遗补阙” 的责任 了! 因此,这句话同“青云羡鸟飞”一样,表面上看起来是对 “圣朝” 的歌颂,实际上仍然是充满悲愤和无可奈何之情的反语。而“自觉谏书稀”一句,既把话说得委婉到了极点,又 把自己那种只好随份守时,对于“安史之乱”后的残破局面无能为力的心情写到了极点——作者把这么多的 “潜台词”全部寄给了 “左省杜拾遗”,恐怕当时也只有他的这位好友 才能解得其中“三昧”吧?
佚名
赏析

肆/

此诗是岑参寄给同事杜甫的诗。此时岑参任右补阙,与杜甫 左拾遗官职相近,职责亦相近,故有诗歌相和。其时间大概在肃宗乾元元 年(758)。

首联云“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是讲两人有同事之谊,上朝之时, 位列相近,共同并肩走上宫殿的台阶。后半句说明两人一居中书,一在门 下,其所隶机构并不相同。时岑参为右补阙,属中书省,开元时中书省曾 改为紫薇省;杜甫为左拾遗,属门下省,在禁中之东,故称。首联为起句, 开始建构诗意。

颔联写实。早上随着天家仪仗进宫上朝,晚上沾着皇室御香的香味 归家。此句写两人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以早晚两幕剪影来概括之,可见二 人均为遵循规矩、勤于公事之人。

颈联写人生感慨:“白发悲花落。”不知不觉之中,自己的青黑的头发 已经开始变白,年轻时看花开花落不知其苦,现在却悲意满怀。抬头望着 青云吧,看着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鸟儿,不禁起了钦慕之心:自己何 时才能像鸟儿一样,身处青云之中,自在优游呢?不管是补阙还是拾遗, 都不是高官,细观岑参此处之意,还是有人生年华易逝,而功业不成,未能 身处高位的感喟。

回头来看看现状吧,尾联:“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这是讳饰之 法。岑、杜同朝为官,分居中书、门下,是安史乱后的事情。此时唐王朝百 废待兴,军事上还在不断征战,对民间财赋的征集亦颇酷烈,要想有所进 谏,不是没有话题的。但此处却归结为“圣朝无阙事”一句,是圣朝本来就 没有什么考虑不周的事情啊。此语一出,这中间有着多少的心知肚明和 无可奈何! “自觉”两字用得好,自己觉得近来的谏书都减少了很多,真是 没什么可谏的吗?恐怕是自己感受到压力,没办法再写了吧?

岑参在安史之乱发生后,随封常清从安西回到中原,参与平叛,受杜 甫等人推荐为右补阙。他与杜甫为志同道合之人,面对着唐肃宗时依然 混乱的政局,他的心里也有不平之气,化为这首看似潇洒疏懒,实则有不 言之隐的诗。诗中并未直斥朝局,而是说“圣朝无阙事”,所以让小臣们的 谏书都减少了。然而对比唐肃宗时代的朝廷状况,又与此诗形成鲜明的 对比,所谓温柔敦厚的讽喻,本诗可以当之。而岑参也终非敛声屏气之 人。乾元二年(759),他就因“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杜确《岑嘉州诗集 序》)被贬为虢州长史,让世人看到了他真正的骨气。回头再来看这首诗, 可能会更加理解岑参“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中蕴含的悲慨之情。

佚名
赏析

伍/

唐肃宗至德二年 (757),诗人由杜甫的推荐而任右补阙。当时杜甫任左拾遗,属门下省,岑任右补阙,属中书省。两人既是同僚,又是朋友,这首诗是他们的相互唱和之作。虽然他们都是朝廷官员,但是“拾遗” 和 “补阙” 都是跟随皇帝,为皇帝指正小错误的无聊闲职,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郁闷也就可以理解了。

全诗开篇用了许多华丽的辞藻,如“丹陛”、“紫薇”、“天仗”、“御香”,表面看,诗人非常满意他自己和杜甫的现实生活,但细细读来,在华丽背景的后面却显现了宫廷生活的极度空虚与无聊。同时,诗人也通过陪随皇帝身边人的无聊生活间接暗示了皇帝不问正事,流连于宫廷犬马的荒淫无度。“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诗人终于压抑不住内心的愤懑,表达出对于宫廷无聊人生的厌倦和自由生活的钦羡。诗歌的最后两句也非常耐人寻味,如真的像诗人所言,当时的朝廷是“圣朝”,皇帝无“阙事”,那么诗人自己又何必“青云羡鸟飞”呢? 因此,诗人这里是故作反语,实际上要表达的恰恰是对皇帝不善纳谏的伤感和绝望。

本诗词藻艳丽,雍容华贵,用语曲折,笔法隐晦,平易之中见骨气。诗人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愤懑与不满,又很有分寸,有“哀而不伤,怨而不怒” 的艺术特点。

佚名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