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辛集史话(五)古镇历史名人
河北古镇辛集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钟灵毓秀,是一座人文荟萃,有文化底蕴的古镇;更是一个有善举、忠孝仁义之风盛行的地方。从古至今,这里孕育了诸多历史名人。
一、父子两尚书王文和王宗彝
王文(1393-1457)原名王强,字千之,号简斋辛集市彭家庄(今辛集镇七街、八街)人,1421年(永乐十九年)中进士,授监察御史,后升任副都御史、右都御史、兼大理寺卿、太子太保、吏部尚书、翰林院大学士,直文苑阁,兼东阁大学士,谨身殿大学士。
王文历事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五个皇帝一心忠于明室,爱护黎民。他在平定叛乱活动中,只抓头目,不问协从,烧掉名单簿书,救活了万人命。他为忠臣于谦平反昭雪,本参败坏纲纪、贪污贿赂成风的吏部天官郭琎。他巡镇边关,在陕五年,使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在正统皇帝亲征瓦刺、木土堡兵败被俘的紧要关头,他力主“民为重”,立英宗之弟王为景泰皇帝,支持于谦打败了瓦剌侵略者。英宗皇帝复辟帝位后,以“反对太上皇复位”、“迎立外藩”之罪名,于1457年(景泰八年)将王文、于谦斩首。直到1466年(成化二年)其子王宗彝赴阙鸣冤,才得以平反昭雪。
王宗彝(1435-1516)字表伦,号守拙,又号留耕,辛集市彭家庄(今辛集镇七街、八街)人。1466年(成化二年)中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太仆少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河南布政司参政、右布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右都御史。1501年(弘治十四年)升南京兵部尚书。
王宗彝是吏部尚书王文的第三子。其父遭惨害,家属受株连,他被发配辽东充军。直到宪宗即位,才得鸣冤昭雪。并逐步升迁,一直做到南京礼部尚书。他对文书薄籍,计算准确,仓廒库存,管理的井井有条。在朝廷五路大军征辽中,他负责粮草供应押运,布署周密,供应及时。他在四川任上,通过谈判解决了多年的民族纠纷问题。他巡抚陕西时,在其父王文生前巡抚过的地方,既抓军事建设,又关心民间疾苦,使外敌不敢人侵,百姓安居乐业。人们夸赞说:“父子相继,巡抚一方,先后有声,我朝罕见”
王宗彝73岁辞官回家,82岁谢世。在王氏家族祠堂大门上有一幅对联:“两代尚书府,一朝卿相家”。
二、总兵齐元辅
齐元辅(1673-1759),字佐九,辛集市高卜营村(今辛集镇四街)人。以武世其家。元辅性颖异,抱经济才。弱冠随嗣父山西宁武卫任,列名行伍,由把总、千总荐升京营守备,超擢漳镇游击。康熙六十年(1721年),逆贼朱一贵之乱,台湾失守,元辅随南澳镇蓝公进剿,奋勇登先,七日奏捷,消灭了朱一贵叛军,克复全台。以功升浙闽督标参将,旋升广东香山协副将。香山辖有老万山巨盗高松香等,元辅设奇用间悉擒之。制府特荐入觐。途次奉命调广西浔州协。陛见之日,雍正皇帝亲自接见了他对他大加赞赏,升广西左江镇总兵官。时邓横寨蛮贼梗化,元辅与制府议不合,被劾问,拟遣成,蒙恩宽免,发往北路军营效力,随大将军进剿科不多,累著军功。复以副将补用,授直隶河标务关协副将,调山西蒲州协副将。告休回籍后,十年乃卒,年八十六。
三、晃动银行的李长谦
李长谦(1881-1956)辛集镇人。1937年“七七”事变前任辛集大皮庄“聚泰皮庄”掌柜。李长谦曾七下日本东京、大坂推销皮毛皮革产品,与外商签定大批合同,使“聚泰皮庄”大获其益,成为辛集镇上红极一时的“李东洋”。
“聚泰皮庄”在北京设有分号和仓库。1935年4月,“聚泰皮庄”掌柜李长谦把一笔巨款存进了北平中国银行。6月,李去其北京仓库查看情况,见皮货发热,便穿上围裙,与皮毛工人一起整理晾晒皮货。这天恰有北平中国银行的几个职员路过此处,戏笑道:“这些皮猴子真脏。”李听后十分气愤,认为是银行看不起他们,便立即打电话给中国银行,要提取自己的存款。因为款额太巨,一时难以兑现。银行经理无计可施,便屈尊向李长谦求情,并在“六国饭店”盛情宴请,当面赔礼道歉。李则得意洋洋大显神威。此事曾风传一时,说“李掌柜晃动了中国银行。”这当然是资本家的利益使然,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辛集皮毛业的发展和资本的雄厚。
四、平民县长张子平
张子平(1904-1962)原名王再田,辛集镇人。出身皮毛工人世家,饱受皮毛资本家的压迫。1933年加中国共产党,因遭受反动当局通辑,化名张子平。“七七”事变后,曾任束鹿县县委委员,第一任工会主任,冀南总工会组织部长,总工会主任等职。1943年赴延安抗大学习,后任邯郸市委委员,五地委民运部工人科长、民运部副部长。1948年调景县工作,1949年4月任景县县长。1952年后任河北省供销社副主任,河北省手工业总社副主任,保定市东郊畜牧场场长等职。
在任县长期间,但看到景县灾民的困苦,自动降低生活水平,把节省下的粮食救济灾民。他的办公室陈设非常简单,下乡时骑一辆旧自行车,坏了自己修理。 他联系群众,关心群众。他每月收到群众来信20多件,有的当即答复,有的提交县政府行政会议专门研究后再答复。劳模王立田曾向他反映缺乏优良棉种,要求派人到县学习先进技术时,他及时找有关部门帮助落实。1951年防汛,他和民工在工地上一起吃、住、干两个多月。劳动过度昏倒在大堤上,雨水浇得他带病的腿浮肿起来,他咬牙坚持工作。他和普通农民打扮一样,背着粪筐下乡,态度和蔼地回答男女老少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都亲切地称呼他是:“人民的县长。”
五、川剧皇后陈书舫
陈书舫(1924-1996)女,原名陈书芳。辛集镇人。中共党员。原四川省川剧院院长,省川剧研究所所长、省川剧学校校长、省文联副主席。
陈书舫的父亲陈吉福,保定人,京剧武生,母亲艺名九云凤,北京人,1924年出生在辛集镇。母亲告诉她你出生的地方就是你的家乡,由此可见是辛集镇的人民养育了陈书舫。她7岁登台演出,13岁成为川剧新秀。1948年,成都《春风报》举办了一次评选“川剧皇后”活动,陈书舫众望所归,被评选“川剧皇后”。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剧汇演,陈书舫一出《柳荫记》引起轰动,荣获演员一等奖。1953年,她随第三届赴朝慰问团去朝鲜进行慰问演出活动。1959年,又组团去东欧四国演出,载誉而归,使川剧走出国门,登上了世界舞台。陈书舫演出生涯60多年,演出大小剧目150多个。她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的接见,当选为一至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出席了全国群英会。
资料来源:
《束鹿县志》、《辛集市志》、《辛集历史文化》
2021年10月于云涛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