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行“纳妾”,一切都是钱的事

2015年10月7日,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造就了“新美大”的概念;

2016年8月1日,滴滴出行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接手了后者在中国的业务——优步中国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代价是滴滴出行20%的经济权益。这又再一次印证了滴滴出行CEO程维在2014年2月14日滴滴和快的合并时说的“打,则惊天动地;合,则恩爱到底”。这次合并,本质上又是一起中外互联网公司角逐的落幕,并且以外方落败而告终。从最早的ebay,到后来的雅虎,再到后来的亚马逊,以及今日的优步。

当初滴滴娶了快的,现在优步中国算是滴滴再次“纳妾”,实际上,关于这次联姻的风言风语早就传出了,因此,当尘埃落定,人们不再像滴滴快的合并时,怀疑当天是“愚人节”。如果要是质疑网约车市场上老大收购老二会否形成垄断,这个问题在携程并购艺龙去哪儿等互联网市场上的几次大联姻时,都经过了“测试”。

网约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烧钱史。滴滴和快的开启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血腥的烧钱模式,滴滴和快的合并后,又和获得海量融资的优步开启了更高级别的烧钱比拼。最终,在烧死了一堆对手后,硕果仅存的几个平台终于又走到了一起,只是为了抱团取暖。毕竟,过多筹资且估值过高的创业公司太贵卖不出去,亏损太严重难以上市,为什么不动用那些昂贵的股份来并购另一家公司呢?

不可持续的烧钱模式,投资人谋求退出,使得合并成为滴滴和 Uber 的合理选择;上月颁布的网约车新政,或许是加速双方合并的另一个因素。网约车的悲剧正在于,无论你技术多么厉害,补贴的高低才是决定市场份额高低的唯一原因。薪不尽,火不灭,灭火的最好方式不是划清楚河汉界,而是必须天下一统。一个行业出现大量的巨头合并,背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赚钱。反过来,如果赚钱谁还和你合并,为什么没人猜测BAT合并呢?

作为一个司机,他不会去管他为哪个网约车平台服务,他唯一关心的就是他在这个平台上能赚多少钱;作为一个乘客,他也不会固定只用一个平台,如乘公交一样,要去一个地方,只有几辆公交车可以到达,选择滴滴还是优步还是易到,就是看谁便宜。打开这几个App,输入起点和终点,一分钟之内哪家便宜一目了然。想起当初高喊“非理性补贴”,现在看来这些钱是砸得值得的,数千万白领实实在在的需求,补贴数十亿人民币市值数百亿美金的鲜活样本摆在眼前。

“由俭入奢易, 由奢入俭难”,从挤公交到做专车容易,回去挤公交就难了。假如取消补贴,即便身体在挤公交,心里还是会怀念专车。因此,滴滴和优步中国一合并,还会继续发红包吗?司机乘客的补贴还会有吗?会涨价吗?这才是司机和乘客最为关心的话题,也是决定其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

有人说,滴滴和优步中国在一起,就占据了网约车市场90%以上的份额,其它的平台就识趣点,洗洗睡吧!真的是这样吗?或许不一定,用户不会因为巨头的合并而改变使用习惯,如果滴滴和优步不再补贴,其价格也有所上升;如果某到再来一次硬的,冲多少返多少,打对折,那么在网约车市场中占小比例的平台也或许会涅槃重生。记得某到在第一次宣传充多少返多少的活动后,其用户数呈现爆发式增长,司机虽然一单接一单,忙坏了,但脸上抑制不住笑容。

实际上,贾先生也已经发声了:共享专车世界里不需要垄断者,也不会有垄断者。用户失去选择,共享将失去灵魂,我们不会为躺着进入行业第二而窃喜,或许下一场专车之战才刚刚开始。重点是,某到将会推出史上最大力度的重返活动。

虽然这最大力度到底有多大还不得而知,但滴滴优步中国的结合如果是对烧钱模式的中介,从某种意义上说,或许是给其它平台的一份厚礼,前提是你有钱。

从分众吞并聚众到58同城合燕赶集,从“新美大”出世到滴滴快的合体,每一次合并都是资本的推动所有的创业者都明白,当你不如巨头有钱时,你只能在别的领域发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