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的器型——其他灯台(烛台)

烛台和灯作为古代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照明用具,历史上的产量甚巨,样式繁多,造型丰富。一些器型的发展规律是有迹可循的,如上篇介绍的长颈灯,而有些则造型独特,今天就介绍几盏。

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出土的南朝青釉烛台(图1),敞口,弧腹壁下收,圆饼状实足。浅盘中塑有一内凹的圆圈,圆圈口沿设一上细、下粗的圆柱,圆柱上端有一圆环。盘口内边缘饰两道弦纹,圆环正中饰一道凹弦纹。施青釉略闪黄色,釉面开冰裂纹。底部无釉,造型精致小巧。使用时可将蜡烛从圆环穿过,竖立放置在盘中内凹的圆圈内,操作快捷方便,蜡烛经两点固定后稳定性好,不易倾倒,安全系数高,不足之处是蜡烛燃到矮过圆环时就容易倒,而且光线也会被盘中的圆柱遮挡,弃之不用则造成一定的浪费。

图1

福建省闽侯南屿出土的南朝青釉莲花烛台(图2),圆盘上矗一多角形柱,柱顶似塑一佛,带背光,两侧有双环,用以檠灯。柱的下端与双环对应塑有三瓣莲花两朵,柱底有刻划莲瓣纹。釉色青灰,盘外则有剥釉现象。造型美观别致,具有艺术性。

图2

此烛台高21厘米,环与三瓣莲花相距至少10厘米,蜡烛燃烧所余颇多,窃以为用此物者或是大户人家,财货充盈,不计成本,或是所余蜡烛换至其他灯具上再利用,比如说吉安市博物馆所藏南朝青瓷连托烛台(图3)

图3

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出土的南朝青釉烛台(图4),长设一长形板,板上置四个直口深腹形烛插,下部为覆莲纹座。通体施青釉,略呈黄色,釉水匀润,座底露胎。同款者如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西高村李氏家族墓出土的青釉覆莲座烛台(图5),上部长板上应有五个烛插,底座莲瓣线条刻划的犀利流畅。

图4

图5

图5

唐代有一种省油灯甚是流行。灯碗为夹层,夹层中可以注水以降低灯碗的热度,减少油的过热挥发,以此省油,四川邛窑多有制作,如成都博物馆展出的唐代黑釉省油灯(图6)、四川博物院的绿釉省油灯(图7)。

图6

图7

笔者曾在杭州的南宋官窑博物馆见到一件唐代越窑灯盏(图8),造型与省油灯相似,初以为唐代越窑也生产省油灯,细看发现灯碗为单层而没有夹层,方知非也。

图8

上海博物馆藏元代景德镇青白釉灯盏(图9),造型为壶,有盖,下承盘底,后立一板,板顶有孔,可放于桌面,也可挂在墙上。天津博物馆展的清雍正款青花草叶纹托盘书灯(图10),制作更为精致,异域风格浓郁。

图9

图10

国家博物馆藏的明代龙泉窑青釉烛台(图11),器形敦实,简单实用,釉层较厚且光泽柔和莹润。清代时这类烛台依旧流行,如故宫博物院藏的清末龙泉窑青釉刻花纹烛台(图12)。

图11

图12

此为烛台(灯)系列之最后一篇,所举颇杂,希望日后有更为丰富的资料,便于进一步梳理研究。

(0)

相关推荐

  • 俗话说“那小子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省油灯”到底有多省油?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子繇 我们平日里常听人说,"那小子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这里的"省油灯"可并非无稽之词,而是古时确确实实存在的一项黑科技.即便您知道" ...

  • 没有电,燃薪为烛,客家人:火的秘密,在烂泥地里沤一下

    八十年代以前,偏僻的山村大多数没通电,依稀中,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记忆里,还能闻到煤油灯燃烧时发出的气味,地上的一只灯影摇曳.后来有了电灯,也是极低的瓦数,照不清人的脸,更看不了多远,昏幽幽,读书写字也 ...

  • 瓷的器型——长颈灯(长颈烛台)

    前几篇文章介绍了羊形.狮形和其他动物形的烛台(灯盏),造型丰富,情趣奇异,仿佛古人颇好在此投入许多的淫思巧计,其实不然,在出土和传世资料中,更多的是样式简单,注重实用的烛台(灯盏),例如--长颈灯. ...

  • 瓷的器型——动物座(人物座)烛台

    烛台(灯盏)是古人生活的日常用品,出土数量较多,造型多简单实用.但有一种烛台(灯盏)却极富创造性,其主体部分通常被塑造成各式各样有趣的动物或者人物,从而变为既有趣又精致的艺术品. 浙江博物馆收藏的出土 ...

  • 瓷的器型-折沿盘

    折沿盘,多为圆口(元之后亦有花口,暂列入花口盘类),口沿外折,便于端持.造型大同小异,故本篇以赏析图片为主,文字略之. 图1 辽 白釉刻花牡丹纹折沿盘 辽宁博物馆 图2 金 白釉印花折沿盘 河北省定州 ...

  • 瓷的器型——高足盘、带足盘

    高足盘.带足盘,即在盘底接以支柱或者数个短足而成.盖以宋代之前桌椅尚未发展,古人多席地而坐,配以矮几,盘面加高后使用更为方便的缘故.高足盘出现于南北朝,沿用至今:带足盘主要流行于唐代. 山东省淄博市临 ...

  • 瓷的器型——葵口盘

    葵口盘,盘中寻常样式,亦有博物馆名之"花口盘".两者略有不同,葵口盘多在口沿作数个切口,精细者有出筋.而花口盘的口沿或作花瓣造型,或在切口间辅以花尖.倭角等,更为生动.瓷器中葵口的 ...

  • 瓷的器型——单耳杯

    单耳杯,或称单柄杯,因极具实用性,从新石器时代出现后,一直沿用,至今未衰. 山东省泰安大汶口遗址(距今约6300-4600年)出土的白陶单耳杯(图1),杯身呈束腰筒状,器壁置环状单耳,平底.陶色洁白, ...

  • 瓷的器型——爵杯、吸杯

    爵杯.吸杯两种瓷杯,前者拟古,后者仿生,造型别致,颇有一番趣味. 爵杯,顾名思义取法于青铜爵,前有流,后有尾,上有双柱,腹侧有鋬,下承三足.制作时求其神而不拟其形,故从类型学的角度看,既不象商代的青铜 ...

  • 瓷的器型——海棠杯、柳斗杯

    海棠.柳斗两种瓷杯,创意新颖,造型独特,且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易于分辨. 海棠杯又名长杯,杯体近椭圆形,多为四花口,杯足高矮不一,高足多外撇.杯下应当承之有托,但多遗失.海棠杯主要流行于唐代,南北名窑皆 ...

  • 瓷的器型——高足杯

    高足杯的造型简单,下部为细足,上接一杯或碗,亦有高足碗之称,除做酒具外,还可盛放食物或干果,故用途较广. 广西贵县港东湖新村出土的东汉青釉高足碗(图1),碗敞口,高足,胎质灰白,内外皆釉青釉,釉略带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