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上见招拆招的智慧
摄于武汉6月4号下午2点(这个仰拍还行,可惜是在车上)
全文1507字,阅读约需3分钟;
以前高中的时候,看过一本书,叫做《北大不是梦》,里面有一个片段是(不记得原话了):
当你抱着强烈动机的时候,你反而不容易成功。过刚易折,相反,如果你抱着中等强度的动机时,你的心态更加平稳,不会为了那个强烈的目标导致发挥失常。
这段话,让我知道,如果我带着强烈的动机、愿望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反而不容易成功,当我们太过于执着,会出现“目的颤抖”现象:在给缝衣针穿线的时候,越是全神贯注地努力,线越不容易穿入。
一个人由于做事过度用力和意念过于集中,反而将本可以轻松完成的事情搞砸。
在考场上,最重要的问题,是你的心态。
考试的时候,你可能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哪一道题目突然增加难度我卡住了、周围有人已经做到反面了我还没做几道题、还有最后十五分钟时间不够了……然后,你就开始慌张了......
因为你给自己设置了太多的预期标准——选择填空题一定要在40分钟之内完成、一道大题控制在10分钟之内、最后一定要留出15来检查……
给自己设置了这么多的预期,但是考试总是出其不意,让你陷入兵荒马乱。
不要设置预期标准,有一个大致的估计就够了,在考场上,你要非常清楚地判断眼前的这道题难易程度,不是“我一定要做到什么程度”“我要在多少时间内完成”,而是做到怎样就怎样。
我还想强调一下:是做到怎样就怎样,不要设置预期标准,不在过程中因为容易或者困难而焦虑。
这句话强调多少遍都不过分。
在考场上,忘掉你之后要做的题,忘掉已经做完的题,忘掉高考是为了什么,只盯着眼前的题目,就够了。
我在高三后期就已经有了这么一个认识:哪怕前面五个小题中有哪一题不会,我也不会与它纠缠,打一个标记之后,直接跳过去,专注于后面的题目,你完全是可以短暂忘记那个你没有写出来的题目的。(ps:默念可以做到)
我不记得有多少老师强调过多少遍“先易后难”这个问题了,可是据我观察,好多同学仍然喜欢揪着一道卡住的题目不放,白白损失了后面明明可以做出来的题目的分数。
应对考场上的紧张,这里分享一个能够很大程度上解决你焦虑的方法:
叫做“执行意图”,是一个很简单的句式,你只需要进行填空就可以了,句式是:“如果……那么……”。
你可以列出所有你觉得在考试过程中遇到的突发情况,然后写在“如果”的后面,然后针对每一条,写出对应的解决方案,将对应的解决方案放在“那么”后面。
“如果一道题目我卡住超过三分钟,那么我就马上标记,然后跳过去”;
“如果最后我感觉时间不够了,那我就尽可能地写完所有我觉得可以写下的步骤”;
这些情况和解决方案越详细越好。
讲这个句式是想告诉你们,那些真正高手,从来就没有什么临场发挥失常,他们都是在平时就完成过无数个“如果…那么…”。
我们的大脑,在遇到变化的情景时,根本来不及思考,只能依靠本能行动,而本能又是最糟糕的选择,你看每次大型考试你的紧张和焦虑就知道了,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提前预演所有的可能性。
这是一种见招拆招的智慧,也是帮你应对高考甚至人生重要时刻的法宝。当你尽可能地把所有可能性预演出来,再列上解决方案之后,你会有一种对于自身和高考的掌控感——你不再那么容易紧张和焦虑了,因为你已经做好了所有准备。
可能即使用了这个办法,你上了考场,还是会出现你所没有预料的情况,但是没关系,不要给自己的标准是:我一定要......。允许自己犯错,允许自己不会做,给自己留一些空间,你会发挥得更好。
最后,总结一下:
1.在考场上,忘掉你之后要做的题,忘掉已经做完的题,忘掉高考是为了什么,只盯着眼前的题目,不要给自己设置预期标准,而是“我能够做到怎样就怎样”;
2.采用“如果...那么...”句式,列出所有的突发情况和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