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 NZ︱尼尔森的阳光主义
有些地方,如果仰望不到星空,那太阳也行。
——天舒
对于不同的族裔,比如欧裔,比如华族,比如岛裔,日光对于他们的含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或许很多新西兰欧裔移民来自阴郁多雨的英伦三岛,在其心中明亮的日照在生活中的重要不亚于盐和蜂蜜,当他们选择居住城市的时候,尼尔森就以其常年最充足的日照时间成为了首选,所以尼尔森在新西兰的移民历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或许只是因为当初在宣传时推广的一句:来尼尔森,沙滩,海水,阳光的平方!或者天舒再替他们拟一句:
我不在意他人的目光,我在意他那里的阳光。
记得在新西兰一部当时蛮前(闷)卫(骚)的电影《钢琴课》开头,一艘装载满满的轮船晃悠悠将女主和其女儿丢在了黑沙滩,那块沙滩就是奥克兰的西海岸,好歹觉得荒凉如彼的地方不太放心,船老大问了一句,说,你确定要呆在这个鬼地方吗?如果改变主意想去尼尔森,就回到船上,我们都是去尼尔森的。这说明在当时的移民心中,尼尔森是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当然被不会说话的女主断然拒绝了,因为她更喜欢暗黑一些。
无论如何,尼尔森就这样慢慢生长为现在这副模样,略带慵懒的艺术范儿,阳光不燥,微风正好,你有许多时间思考人生,或者先去看看天舒觉得应该去逛逛的地方,趁着明亮到纯粹的阳光。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