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经济学人》中有哪些巧妙的标题和精彩表达?
【《经济学人》微导读 No.9】
聊聊 2019 年 4 月 6 日这期的《经济学人》,看看有哪些巧妙的标题和精彩表达。
文章选取的表达都是非常实用的,请放心学习,主动占为己有。如果你也喜欢《经济学人》,建议先读这篇微导读。然后用余下的一星期选择性读文章,相信这样做阅读效率和质量都会有提升。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本期封面文章讲的是 synthetic biology(合成生物学)。如果对这个话题没有什么知识储备,可以先搜中英文报道快速了解下。比如我了解到:
合成生物学家主要通过大规模设计、编写或修改微生物的基因组,令他们像机器一般,表现出不同的功能从而解决问题,比如治疗疾病、进行生物探测等。
https://tomorrowsci.com/science/什麼是-合成生物學-當-科學家-遇上-工程師/
不了解背景知识也没关系,《经济学人》用类比作了清楚地解释:Now genes can be written from scratch and edited repeatedly, like text in a word processor.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标题 Redesigning life 一来表示合成生物学的本质,即编辑基因;二来表示这种技术可能会改变我们的生活。
想要利用好它,我们可以根据之前走过的坑评估有哪些 promise 和 peril,可以理解为潜力和风险。文中也有句对应的话说明了全文主旨:To harness the promise and minimise the peril, it pays to learn the lessons of the past.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一般 Leaders 的封面文章后会有一篇深度分析的 Briefing,不过这期有所调整。Briefing 版块写得是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封面文章的主题报道放在了科技板块的“Technology Quarterly”。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标题 Great wheels of China 应该是根据长城梗而来。我认为这里的 wheel 发音和 will 比较像,可能也是一个谐音双关梗,表示中国想把汽车制造业做大的强烈意愿,同副标题的“long-held ambition”。
文章稍长,不过条理清晰、用词平实,强烈推荐阅读。比如第一段写得就很好玩儿: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这篇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两个词儿:feather-bedded 和 nobbut middlin。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feather-bedded 这个词儿太好玩了!字面意思是“羽毛铺盖的床”,在这里表示中国汽车行业不愁不挣钱,不愁卖不出去,舒服安逸,葛优躺都能挣钱。这里可以理解为“被惯坏了”。
nobbut middlin 这个词太奇怪了,查了下原来来自约克郡方言,表示“just alright”,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能凑和开的(车)”,不明白《经济学人》为什么选这个词。这样的词我认为了解一下即可,这辈子估计也不会遇到第二次。
这期的 Letters 版块中,有读者写信纠正《经济学人》的用词错误,我们也跟着学习下: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美国版块有一篇讲纽约为了缓解交通堵塞,纽约市打算在最繁华的曼哈顿征收入城费。文章一开头就吐槽了曼哈顿的堵车是“soul-destroying”,还小小幽默下,要收进城费可不是愚人节玩笑啊!
标题“It's not up to you”,字面意思是“由不得你”,我认为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 road-pricing 本身,政策落地后进曼哈顿得交钱才行;二是表示想要推行这个政策也不容易,得老百姓同意才行,也就是最后一句的 roadblock: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roadblock 在这里用的很应景儿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熊彼特专栏的标题是“Chinese burn”,中国燃烧?中国烧伤?都不是。文中第一段给出了解释: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Chinese burn 其实就是“转胳膊”,转疼了自然就“burn”,据说这个说法是来自中国武术。文章用这个说法来形容中美商业。另外,BBC 有个剧就叫 Chinese burn,中文一般译成《逐梦摩女》。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这期又有 Facebook 的小马,《经济学人》挺看不上他的。标题 Careful what you wish for 应该是来自同名电影,暗指步子别太大,否则会蛋疼又打脸。
注意中文第二段的 rich: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rich 在这里并不是“富裕的”,而是“实在可笑”。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呵呵,你可拉倒吧,这么说打不打脸啊?”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来自《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App
还有几个标题来自或者套用习语,我简单提一下:
“Older than the hills”本身就是个习语,常用来表示“特别特别老”。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The sky's the limit” 文章讲的是北京修建新机场,正好和天空联系起来。这个表达常用来表示“一切都是可能的”,有点儿“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少产”的意思。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What goes round, comes round” 可以理解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讲的是埃塞俄比亚银行通过鼓励存钱帮助老百姓致富。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Keep up with the Joneses” 表示“攀比”“比排场”,你有大金链子我有小手表那种你追我赶比阔气。这篇讲的是富人之间的财富差距,标题暗指这种差距越来越大。
Eric 写在后面:
每期《经济学人》更新后,我以最快地速度读了绝大多数文章,兼顾可读性和语言点,从众多笔记中精心挑选了这些我觉得有意思的标题、值得注意的表达。
这样做一是我很喜欢阅读,也能从分享中学到更多;二来是希望更多人可以更主动的学习:想要进步就不能满足于一直被人喂,不要积极地到处囤资源却不去消化,别以为听了课打了卡就已“大功告成”。希望我可以通过这个外刊导读专栏,真正帮助大家提升学习能力和水平。
如果你从中学到了一些自己没有注意到的语言点或者方法,希望你可以把它转发给更多人、点下右下角的“在看“。
接下来我会挑几篇文章在我的朋友圈中发些赏析,欢迎你加我的微信围观 👉 是的,看我的朋友圈也能学英文(5)。
读英文原版书刊,
学立刻就能用的地道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