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苏散化裁治疗喉源性咳嗽 6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42例,女54例;年龄6~68岁,平均33.5岁;病程5天~7个月,平均12.5天。
本组病例均有咽喉干痒不适、咳嗽痰少等症状,经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咽部可见粘膜充血或咽后壁有淋巴滤泡增生;胸部X线摄片和血常规无异常。
2 治疗方法
杏苏散化裁:苦杏仁、百部、紫菀、款冬花各15 g,紫苏叶、桔梗、乌梅、生姜各10 g,半夏、陈皮各6 g,炙甘草5 g。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加减:苔黄厚,痰粘稠者加黄芩12 g,川贝母10 g,浮海石6 g;舌红,苔厚而润,痰白量多者加苍术、厚朴各10 g;夹食滞者加山楂15 g;咳甚欲呕者加姜竹茹、炙枇杷叶各10 g;咽干喉痒甚者加麦冬、沙参各12 g,射干、蝉蜕各10 g;咽痛痰少者去半夏,加板蓝根15 g,射干10 g,黄芩12 g。
3 治疗结果
痊愈(咳嗽及其他临床症状消失)61例,显效(咳嗽及其他临床症状明显减轻)26例,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9例。
4 病案举例
许某,男,17岁,1997年5月11日诊。1月前曾患感冒,经治疗后遗下咳嗽未愈,且日渐加重。诊见:咳嗽频作,痰少气逆,咽干喉痒。查咽后壁有数个淋巴滤泡增生,胸部X线摄片无异常。舌淡红、苔薄黄干,脉浮稍数。证属风壅痰凝,肺燥阴虚,治宜祛风润肺,下气化痰,用上方加麦冬、沙参各12 g,射干、蝉蜕各10 g。服药3剂,咳嗽诸症减轻,再服3剂而愈。
5 体会
喉源性咳嗽多为风邪上壅,阴虚肺燥,痰凝咽喉所致。咽喉不利,肺失清肃,故出现咽干喉痒、咳嗽之症。杏苏散温而不燥,润而不凉,故取之化裁用治本证。方中苦杏仁、紫菀、款冬花、百部温润肺气,下气化痰,故肺燥阴虚,痰凝气逆之症能除,诸药合用,寒热之证皆宜;陈皮、半夏理气化痰,消痞散结,使肺气得以肃降;紫苏叶、桔梗、生姜祛风散寒,化痰止咳,且桔梗“载诸药上浮”直达病所,与紫苏叶、生姜配伍,又善祛喉间风邪,所以喉中之风能祛,凝聚之痰能化,故喉痒咳嗽之疾能除;乌梅、炙甘草敛肺补中,扶正祛邪。全方共达祛风润肺、下气化痰止咳之功效,邪去正安,咳嗽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