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西迁与塞尔柱帝国的建立 概述

多少个世纪以来,一拨又一拨的游牧民族从中国的边境出发,沿着高耸的欧亚大草原,经过土耳其斯坦[1],一路向西迁徙。这些以畜牧业为生的族群过着简单的生活。他们住帐篷,骑着马和骆驼,畜养着成群的牲畜,这些牲畜也为他们提供食物和衣服。他们在季节性的草场之间 来回迁徙,并且周期性地迁往更远的地方,以寻找水草更丰美的牧场, 或躲避相继而来的类似的游牧部落。有时候,他们会拿出自己的畜牧产 品,与城镇居民或农民交换他们所能提供的物产。偶尔,他们也会在有 水源的绿洲停下脚步,过起农耕的生活。为了维持他们的畜牧业经济, 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不得不与自然界中的种种力量进行旷日持久的斗争。在这一过程中,这些隶属于松散的部落联盟的封闭的小族群,获得了特有的活力、技能,并形成了自己的制度与习俗。

中原王朝的强盛,自然容不得劫掠成性的游牧部族在边境作乱。往往会在军事上采取攻势,极大压缩着、这些游牧部落的战略空间,迫使许多游牧民族不得不向西迁徙,以寻求新天地

在这些游牧民族中,有一个分布广泛而充满活力的民族,被中国人和其他邻近的民族分别称为“突厥”或“Dürkö”。据说,这个好战的民族 得名于其发源地一座形似头盔的山[2]。突厥人最初被视作匈人的一支, 他们也是蒙古人的近亲,跟芬兰人和匈牙利人的先祖也有亲缘关系。6世纪,突厥人征服了另一个与他们相似的民族,开始统治大约相当于今天蒙古国的地区。接着,他们三面出击,将其版图向北、南、西 三个方向扩张,占据了草原上一大片广阔的土地,创立了空前庞大的游牧民族帝国。伴随着领土的扩张,突厥人不再受统一政权的管辖,但仍然保留了种族和语言上明显的共同特征。在不同族群的突厥人之间,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在他们的萨满教信仰中,土、空气、火和水这些自然元素之神都是突厥化的。很快,突厥人脱离了简单而未开化的生活状态,在他们的父系氏族社会的内部建立了自己的文明。他们的领袖获得了远超部落长老的权力,同时还控制着附庸的其他部落。

很快,突厥人脱离了简单而未开化的生活状态,在他们的父系氏族社会的内部建立了自己的文明。他们的领袖获得了远超部落长老的权力,同时还控制着附庸的其他部落(图为突厥化的栗特人)

一些被统称为乌古斯人(Oghuz)的突厥部落在塞尔柱(Seljuk) 家族历代酋长的率领下向西迁徙。据说,他们的迁徙路线得到了一匹灰狼的指引。8世纪早期,他们抵达位于河中地区(Transoxiana)[3]的撒马尔罕(Samarkand),确立了他们对中亚西部的统治。与此同时,另 一个民族也迅速完成了扩张。建立了伊斯兰哈里发国的阿拉伯人从阿拉伯半岛出发,向东、北两个方向进军,势不可当地征服了波斯帝国[4]。在强大的阿拉伯人面前,突厥人的政权土崩瓦解。不过,两个民族之间的商业和文化联系却一直延续下来。他们通过骆驼商队进行贸易,交换农业和畜牧业产品,互利互惠。

阿拉伯人很快就注意到了突厥人的军事素养。除了拥有坚忍、自律和深谋远虑等品质之外,突厥人还在游牧生活中磨炼出了尚武的精神、 惯于迁徙的习俗、精湛的骑术和难得的骑射技艺。因此,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开始征募突厥人入伍

不仅如此,突厥人还从9世纪开始抛弃 了自己的异教信仰,皈依了伊斯兰教。阿拉伯人很快就注意到了突厥人的军事素养。除了拥有坚忍、自律和深谋远虑等品质之外,突厥人还在游牧生活中磨炼出了尚武的精神、 惯于迁徙的习俗、精湛的骑术和难得的骑射技艺。因此,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开始征募突厥人入伍。这些皈依了伊斯兰教的士兵成为高等级的奴隶,并且可以通过晋升逐步提高其社会地位。到了9世纪末期, 阿拉伯帝国中大部分的军事指挥职位和大量的政府职位都被信仰伊斯兰教的突厥人占据了。

到了11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衰败,土耳其人[5] 的塞尔柱王朝填补了权力真空。塞尔柱帝国吸收了其他由土耳其人建立 的伊斯兰小国,并按照阿拔斯王朝的传统建立起一个伊斯兰国家。塞尔柱帝国恰如其分地用弓和箭作为其权力的标志,并将其版图扩展到了波斯、美索不达米亚和叙利亚。这样一来,这个来自草原的游牧民族开始定居下来。

与匈人、蒙古人和昙花一现的阿瓦尔人等历史上其他的游牧民族不 同,塞尔柱土耳其人在崛起的过程中,用一种持之以恒且富有成效的方式去迎接定居生活带来的挑战。为了适应定居文明的需要,他们改变了自己的传统和制度,以富有建设性的治国才能为帝国添砖加瓦。他们在历史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使得古老的伊斯兰世界在社会、经济、宗教和知识层面上都取得了进步,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些草原上的牧羊人和战士变成了城镇居民——行政人员、商人、工人、手艺人、地主和农夫,他们兴建道路、为商队服务的旅店、清真寺、学校和医院。他们培养学者,鼓励学术,沿着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在此前留下的足迹继续探索哲学、科学、文学和艺术。

[1] 土耳其斯坦是一个历史地理名词,大致指昆仑山脉至里海之间的中亚地区。

 [2] 指阿尔泰山。

[3] 指中亚锡尔河和阿姆河流域以及泽拉夫尚河流域,包括今乌兹别克斯坦全境和哈萨克斯 坦西南部。 

[4] 即萨珊王朝,波斯伊斯兰化之前的最后一个帝国。

文案主要取自《奥斯曼帝国600年》 

(0)

相关推荐

  • 在蒙古人兴起之前,亚洲东部的北方草原(蒙...

    在蒙古人兴起之前,亚洲东部的北方草原(蒙古高原)上曾经先后兴起过5个强大的游牧国家:匈奴帝国.柔然汗国.突厥汗国.回鹘汗国和黠戛斯汗国. 当这些盛极一时的游牧政权兴盛的时候,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 ...

  • 从中国消失的突厥,如何在世界继续称霸?

    欧亚大陆上主要有三大游牧民族:东亚蒙古系.中亚雅利安系和中东闪米特系. 闪米特系,指活跃于中东的游牧民族,包括阿拉伯人.犹太人.腓尼基人.库尔德人等等.他们擅长创造宗教,犹太教.基督教.摩尼教.伊斯兰 ...

  • 【阿拉伯古代列国志】阿拉伯帝国(二):历史沿革2

    阿拉伯帝国(二):历史沿革2 4.阿拔斯王朝时期(750年-1258年) 747年,阿拔斯的后裔阿布·阿拔斯利用波斯籍释奴阿布·穆斯林在呼罗珊的力量,联合什叶派穆斯林,于750年(一说752年)推翻了 ...

  • 同样源自漠北,匈奴突厥西迁而鲜卑入主中原,是选择的结果吗?

    匈奴 <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兴起于今天蒙古的阴山山麓,是秦末汉初时最为强大. 突厥 我国历史上活跃于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有学者认为他们也 ...

  • 土耳其(turkey)和西突厥(turk)人西迁的史

    土耳其(turkey)和西突厥(turk)人西迁的史 公园六世纪前后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开始衰落,位于黑海与地中海之间狭长的一大片土地(小亚细亚地区)没有太多人口聚居.拜占庭帝国衰落之后,大部分人 ...

  • 鲜卑族的西迁及其所建立的政权

    就在十六国时期肇始之时,今陕西境内已经有鲜卑族杂居于其间,故刘曜的群臣中就曾经杂有鲜卑族的人物.其后前秦灭前燕,尽徙慕容啼的宗族及其他鲜卑族人于关中,当时就曾有人说过:"鲜卑羌羯,攒聚如林& ...

  • 大月氏西迁:建立贵霜帝国,做起了丝路中间商,对世界影响深远

    张骞通西域,最初的目的是寻找大月氏,与之结盟共抗匈奴.那么,大月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先秦时期,月氏人又称为禺氏.禺知.月支,主要活动在河西走廊一带. 月氏人的发源地在河西走廊 秦汉之际,月氏人实力达 ...

  • 《西迁路上的央行人—徐之椿》

    徐之椿,男,1927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1952年响应祖国"开发大西北"的号召,从上海来到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市分行工作.先后在基层办事处担任地过工商信贷员.计划商信股负责人.计划科 ...

  • 英法德意西语的语法系统建立在拉丁化的古希腊语基础之上

    西方语言表"语法"的单词基本上都源自希腊语. 英语的grammar源自古希腊语γραμματικὴ τέχνη(grammatikē technē),意思是"字母的艺术& ...

  • 20世纪80年代以来明代西番诸卫研究情况概述

    [摘 要]明初,为了维护西北边疆的稳定,在河湟洮岷设置"西番诸卫"来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的统治,由于其地理位置和行政建置的特殊性,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现就20世纪80年代以来 ...

  • 浙江大学:重走西迁路 重温光荣史

    在20世纪30年代末,当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之际,又一支由竺可桢校长领导的中国知识分子队伍也进行了一次艰苦卓绝的长征.浙江大学从1937年到1940年前后内迁四次,历程2600余公里.其出发 ...

  • 浙大西迁遵义 炮火中的历史记忆

    湄潭县浙大西迁历史陈列馆内,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青年教授杨坤站在一幅幅老照片前,深有感触:"看到浙大老一辈教育家在艰苦条件下获得的卓越成就,我对'求是'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