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资源普查,向着那深山走去
内容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记者:王青云
他们跋山涉水,寻道地源流;耕读兼备,参本草真义。路漫漫其修远兮,他们精勤修业,脚步不曾停止——
大茅山下,洎水河畔。山川之宝,惟德乃兴。在江西省东北部,赣浙皖三省交界处,坐落着富饶秀美的山区城市——德兴,那里植被繁茂,森林广布,有着“野外就是药房,深山就是药库”的美誉。
今年盛夏,在位于德兴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德兴)试验培训基地,一群中药资源普查“伙计们”的到来,让这里顿时热闹起来。他们就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资源管理人才研修班(第三期)的学员,到德兴开展第四次集中学习。
研修班学员进行中药资源调查。管仁伟摄
实践:跋山涉水寻道地源流
学员们到基地后的第一个任务是前往三清山进行中药资源调查。清晨,这支“全副武装”的队伍沿着汾水线向山顶进发,他们有的挂着单反相机、有的拿着锄头和高枝剪、有的带着记录本和编织袋。
“三清山药用植物2731种,这条线路地势陡峭,沿途的药用植物和道地药材种类多。”此次学习的负责人之一,安徽中医药大学的程铭恩一边介绍,一边提醒大家带好干粮,备好饮用水。
“这是狗脊蕨,根茎入药。”“这是仙鹤草,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甘肃中医药大学的林丽经验丰富,熟悉各种草药的生长环境,并能迅速辨识出不同草药,说出植物名和药用部位,这让同组的年轻学员叹服。
山路崎岖,荆棘丛生,然而这对于学员们来说是家常便饭,连蚊虫蛇蚁都习以为常了。“我们做普查,习惯了。”来自呼伦贝尔市蒙医医院的晓花说道。
一路上,学员们各自展现了普查的“基本功”。第三期研修班班长杨青山拿着单反拍下了他能分辨出的沿途所有药用植物。“拍摄的时候要找好角度,要注意植株的完整性。”尽管汗水浸湿了他的衣衫,但他仍然一丝不苟,他说,真正普查的时候,一天下来能拍几千张照片,后来眼睛都没法对焦了。
一些经验比较少的新学员跟随老学员们学习,负责记录和存放标本。临近中午,日头越来越大,学员们停下脚步休整,吃随身带着的咸菜、黄瓜、馒头充饥,简单休息后就继续向山顶走去。晚上8点多,最后一批下山的学员才赶回基地,用餐后学员们进行标本整理和数据录入,直到深夜……
有了三清山调查的经验,学员们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对德兴的大茅山和培训基地后山的药用植物资源也进行了调查。他们采集标本数百余份,并把在山上获得的植物活体移植到培训基地,用于基地开展药用植物园建设。
学习:耕读兼备参本草真义
“中药资源普查是一件相当辛苦并且考验内功的事情。” 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研究所所长虞金宝说,他是研修班第一期学员,作为第三期学员的授课老师来到基地,这位“老大哥”提醒“伙计们”,中药资源的人才需要“一边实践一边学习”。
除了野外调查,德兴研修期间,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研究员郭兰萍向学员详细介绍了中药资源评估的方法,分析中药资源评估的难点,她关于“以逆境栽培为特点的中药生态农业作为中药资源发展的出路”的观点给农业学相关背景的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段金廒作了中药资源化学学科建立与中药资源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的报告,指出提质增效是中药资源全产业链面临的迫切问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副研究员张小波以青蒿为例,从本草研究、分布区划、生长区划、品质区划和生产区划5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单品种中药区划的研究过程。
自称是“前浪”的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严辉是研修班第二期的学员,这次也“回锅”来学习。严辉称,张小波担任第二期研修班助理时,常常拉着学员们“干活”,学员自主分组,由他根据各个组的专长布置命题式小任务。严辉所在的小组对矿物药的技术方案进行讨论、素材搜集、成果梳理,形成报告,最终发表论文,这也使他之后有机会参与到国家矿物药资源调查中。
“学生问起问题来,我可以很快地列举出许多案例,这可比之前轻松多了。”从研修班获得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被严辉用在了药用植物学和中药资源学的教学过程中。“在研修班不但接受了专业指导,还能和不同地方不同背景的伙计们聚在一起合作和学习,工作以后这样的集体学习机会非常难得。”严辉说。
杨青山坦言,刚开始接触普查工作的时候“什么都不懂,摸着石头过河。”8年的普查经历让他从“新伙计”变成“老伙计”,过程实属不易。“如今研修班的设立,为中药资源普查‘传帮带’提供了一个平台,对于年轻的基层中医药工作人员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他说。
共勉:路漫修远定上下求索
2015年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主办“中药资源管理人才研修班”,旨在提升中药资源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培养精诚团结的中药资源队伍,促进中药资源普查成果的承接和转化。
“是否能支持未来中药资源工作”是研修班学员选拔的严格标准,而“普查精神”是重要的考量。学员陈超来自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在他看来,发展中药资源事业必须充分发扬普查精神,“普查精神是一种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是一种不畏艰难的刻苦精神,是一种忘我奉献的无私精神。”他说。
中药资源普查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得到的中药资源种类有12807种,普查队员们需要依靠大量实地调查和样方统计才能够得到相对准确有效的信息。
学员们说,虽然外业艰辛,内业繁重,但大家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学员叶海军说:“在资源研修班学习期间,认真聆听专家们的教诲,他们严谨治学,胸怀天下的作风,同学们克服困难,精勤修业的精神将使我受益一生。”“为了一个坚定的目标共同努力的感觉非常有成就感和满足感”“在普查过程中见证了我国丰富的中药资源,更增强了中医药自信。”学员们纷纷表示。
新时代对中药资源人才提出了新要求。研修班着力提高中药资源及产业扶贫工作相关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促进中药资源普查成果转化和中药产业发展。同时为传统中药农业转型注入了新的时代要素,培养新时代的中药“新农人”,更好地服务国家“精准扶贫”战略。
“人才是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关键,研修班要立足长远,培养能够支撑起中药资源管理工作的人才。”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院士说,“德兴基地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第一次‘走出去’建设的实验基地,今后也是全国中药资源的人才和学员的一个家。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希望大家能够放飞梦想,为中医药事业贡献力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医药事业需要每一个中药资源人带着普查精神,向着那深山走去……
编辑:董俊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