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华大地进入文明时代,我国东北地区也逐渐形成多民族、大大小小的部落。在先秦时期,濊貊、肃慎和东胡占据了东北的绝大部分领域,被称为古东北的“三大民族”。
公元前1600至公元前150年
濊貊,是由濊族和貊族两个部落合并形成,主要分布在今朝鲜半岛北部至松花江流域中游地区,被通古斯族认为是先民之一。濊族在夏商时原本生活在山东半岛一带,属东夷人,武王克商之后,迫于西周的压力,濊族迁徙至东北地区,最终在松嫩平原定居。貊族则是生活在蒙古草原的游牧民族,属阿尔泰语系。两个东西毗邻的部落最终合并,文献中又将濊貊人称为“亳人”或“发人”。与游牧民族不同,濊貊人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建立起自己的城栅,发展农业和渔猎业。西汉时期,濊貊与东北地区的其他少数民族融合,先后建立起更强大、发展程度更高的扶余国和高句丽。*1-濊貊存在的起始时间、貊族原住地及东迁时间存在争议;肃慎,又称“息慎”、“稷慎”,主要生活在今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是满族人的祖先。
肃慎起源于九夷之一的玄夷,九夷是指九支擅长使用长弓的部落,因其主要生活在中原东北部的沿海地区,又被称为“东夷。”
相传,早在舜、禹时代,肃慎前往中原朝贡。据文献记载,西周时期肃慎臣服于中原王朝。
肃慎一族自先秦后一脉相承,汉魏时的挹娄, 北朝时的勿吉,隋唐时的靺鞨,清朝时的女真和满族,均是来源于此,前后绵延数千年之久。
*1-肃慎存在的具体时间不详;
*2-相关典故“孔子识箭”:《国语·鲁语》载:“仲尼在陈,有隼集于陈侯之庭而死,楛矢贯之,石砮,其长尺有咫。陈惠公使人以隼如仲尼之馆问之。仲尼曰:'隼之来也远矣!此肃慎之矢也’”;
*3-史料记载:《左传》、《汉书》、《三国志》、《山海经》、《史记》等。
东胡,是以游牧为主的部落联盟,主要分布在今河北北部、内蒙古东南部和辽宁西部一带。《辞海》载:“东胡,古族名。因居匈奴以东而得名。”关于东胡的起源,史料记载和现代研究存在诸多矛盾和争议,主要以起源于山戎、屠何、土方几种学说为主。东胡主要包括今天的蒙古族和通古斯族,东胡使用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包含蒙古语族和通古斯语族。在今内蒙古赤峰市西拉木伦河流域的富河文化,被认为与东胡存在密切联系。老哈河流域的东胡遗址中,发掘了大量青铜器,包括兵器、农具和生活用具等。秦汉时期,东胡由盛转衰,后来雄霸北方的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大破东胡,东胡联盟自此土崩瓦解。一部分东胡部落向北退居,发展为后来的乌桓族和鲜卑族。
*1-“东胡”一词,最早见于约公元前550年孔晁的《逸周书·卷七·王会解》,载:“东胡黄罴,山戎戎菽”;
*2-史料记载:《史记》、《晋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