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因何那么多愁善感?
文/归途如虹
林黛玉是《红楼梦》的女主角,她性格最大的特点是多愁善感。她会形成如此多愁善感的性格,一方面是天性如此,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客观原因。
林黛玉从小就父母双亡。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是探花,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她的母亲是贾敏,是贾母最为宠爱的女儿。她没有兄弟姐妹,从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她父母虽然也因为没有儿子而感到遗憾,但是却对她视若珍宝。从小对她细心教育。贾敏去世后,林如海十分难过,且没有续弦的打算,可见夫妻情深。林黛玉原本有一个温馨美满的家庭,但是贾敏和林如海先后去世,这给小小年纪的林黛玉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林黛玉父母双亡之后,只能寄养在贾府。对于自己寄人篱下的处境,林黛玉心里是感到挺酸楚的。有一次,晴雯因为和碧痕赌气,加上恼怒薛宝钗大半夜还到怡红院去坐,害得林黛玉吃了闭门羹。林黛玉就觉得心里很委屈,想到:“虽说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淘气,也觉没趣。”可见,林黛玉并不愿意过寄人篱下的日子。
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情感曲折也让林黛玉感到煎熬。林黛玉和贾宝玉从小一起长大,情投意合。但是在那个年代,林黛玉是无法直接表白自己的情感的。她又爱拈酸吃醋,每次贾宝玉和薛宝钗、史湘云等女子亲近一些,林黛玉心里就不是个滋味。贾宝玉其实对林黛玉情有独钟,但是他的满腔心事也是难以言表。两个人只能不断试探彼此,在这个试探的过程中难免产生误会
林黛玉一开始始终是把薛宝钗当作自己的威胁的。薛宝钗容貌秀丽,出身金陵四大家族之一,且性格端庄,又佩戴有和贾宝玉的通灵宝玉相匹配的金锁。林黛玉自然觉得薛宝钗是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她多次讽刺薛宝钗,薛宝钗表面上浑然不觉,实际上却心知肚明。薛宝钗和林黛玉比有很多优势,林黛玉心里也很清楚。于是,她便有了这样的心理活动:“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薛宝钗的存在给林黛玉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也加重了林黛玉的抑郁情绪。
林黛玉从小体弱多病,这也增加了她的烦恼。林黛玉声称“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林黛玉觉得自己寄人篱下,总是吃药,会惹人闲话。而且,她身体如此羸弱,如何胜任宝玉的妻子呢?即使她嫁给贾宝玉,又能和贾宝玉厮守多久呢?林黛玉和薛宝钗言归于好之后,薛宝钗就建议林黛玉应该吃一些燕窝,林黛玉就怕别人的流言蜚语。
林黛玉并不是那么喜欢贾府这个环境。她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就知书达理。林黛玉的性格与世无争,贾府内部却充满了勾心斗角。林黛玉虽然备受贾母宠爱,感受到的家庭温暖和在林家的时候比还是要少很多。而且,她也觉得清高狷狂的自己和贾府是格格不入的,于是在《葬花吟》里她感叹“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贾府严酷的生存环境以及封建礼教的压抑让她感到十分痛苦。
林黛玉日渐成熟之后,她便有了忧患意识。她发现贾府的经济已经出现寅吃卯粮,捉襟见肘的状况。于是,她对贾宝玉这样说:“要这样才好,咱们家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贾宝玉却听不进去,还笑着说:“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看到贾宝玉如此不长进,得乐且乐,林黛玉就去找薛宝钗说笑了。
林黛玉心中更深层次的忧虑则是对红颜薄命本身的感叹。林黛玉写过一首组诗,被贾宝玉命名为《五美吟》。关于创作这首组诗的目的,她说得很明确,“我曾见过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终身遭际令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者甚多。今日饭后无事,因欲择出数人,胡乱凑几首诗以寄感慨”。林黛玉选取了西施、虞姬、王昭君、绿珠、红拂五位女子。在《明妃》这首诗中,林黛玉写到“红颜薄命古今同”。而“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诗句更是深刻地表达出对红颜薄命的哀怜之情。
林黛玉的这种性格在《红楼梦》里是逐渐在加深的,随着情节的发展,她越来越意识到自身命运的不幸。她一开始还把希望寄托在贾母和贾宝玉身上。后来,她越来越觉得,这个希望也不见得靠得住。因此,她也越来越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