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平:在趣味填词中提高作文的水平 | 七个老师看家本领

刘英平:河南息县三中高级教师,省级骨干,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级特色教育优秀教师。网名“老英”,主持诗先锋“现场诗歌俱乐部”论坛、“大息地”论坛,管理“新教师成长网”网站。

作文其实很简单

点击听取本文的音频版

祝贺你,通过了第一关,我们假定你知道了选字的紧要,也初步掌握了提升自己的语感。接着,我们就要进行“词”的训练了。

【读读】

由“字”到“词”,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叠加”。也就是说,“词”绝不等于“字”加“字”。连“词”是思的开端。婴儿在学习用词时,是从什么词开始的?对,“叠词”。为什么?因为容易,因为直接,也因为好听,而且也不需要太多的思力。

《诗经》中收集的诗,大多都有叠词。

“关关雎鸠”(《关雎》)

“蒹葭苍苍”(《蒹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夭》)

“坎坎伐檀兮”(《伐檀》)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小雅·采薇》

而到了楚辞,叠词就少很多;发展到五言,基本不用叠词;到了格律,简直是在有意规避相同的字——除非是为了取得特殊的效果。

同样,上世纪初白话诗初萌,叠词也曾大量使用。即便是在郑愁予、余光中的诗中,我们也能读到这样的句子: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郑愁予《错误》)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余光中《乡愁》)

那么,我们就先从叠词开始吧?

【试试】

①____悲风起,泠泠涧水流。(悠悠,烈烈)刘琨《扶风歌》

②____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远,去来何____。(依依,惶惶,栖栖)陶渊明《饮酒》

③____白日晚,____秋风生。(静静,迟迟,袅袅)陈子昂《感遇》

④____秋雨中, 浅浅石溜泻。(萧萧,飒飒)王维《栾家濑》

⑤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____开且落。(纷纷,幽幽)王维《辛夷坞》

⑥清夜____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沉沉,寂寂)杜甫《醉时歌》

⑦撩乱边愁听不尽,____秋月照长城。(明明,高高)王昌龄《从军行》

⑧江天一色无纤尘,____空中孤月轮。……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____只相似。(圆圆,年年,皎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⑨篱落____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疏疏,密密)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⑩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____见……一场愁梦酒醒时,夕阳却照____院。(明明,时时,深深)晏殊《踏莎行》。

【老英寄语】

再进一步,要能进入意境,在意境中感受、体验诗人表达的情感。

如杜甫,在兵荒马乱中,不远千里赶回家时,妻子孩子见到他会是怎样的情形?是抱头痛苦?还是大喜过望?

杜甫看到的是:“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旁人呢,邻居呢,他们什么反应?“邻人满墙头,感叹亦嘘唏。”夜深人静,夫妻二人“夜深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羌村三首》)能把这份平常人家的生离死别,写得如此真切自然,才不愧“诗史”啊!

如果你家有呀呀学语的小小孩,请注意聆听他,留意他每天用的新奇的词,鲜活的句子。这样记录一段时间以后,你会发现他简直就是个“语言天才”,经常会说出让人忍俊不禁的句子,那么生动,那么有力,那么有趣。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这个阶段。可为什么等到我们上了学,开始写作文,就变得语言呆滞,毫无生气呢?

我想,是因为孩童有一种强大的“直觉”的力量,这种力量是天生的学习力,它特别擅于从整体上认识事物。他所用的词、所采用的句子,可能不合乎“习惯”,甚至不合乎“语法”,但与他的内心感受是完全吻合的,因而也是最为“精确”的。

一个好的艺术家,一定是保有这种“赤子之心”的人。

要写得“精确”,也必须使自己回到“直觉”,重新培养好奇心,找回对生活、对周遭世界的新鲜感,然后,再忠实地表达出来,就是好文字。

学生:怎样才能选好词?

老师:靠直觉,用第一感。不去粉饰,不夸大,也不偏爱什么“好词”、“大词”和“雅词”,有话直说。

一堂作文课公众号zuowenke_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