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大不了,再等等看

#写在前面

我们其实很幸运,在年少时遇到了自己喜爱的,拥有过一些人和事,现在仍旧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在之后的岁月里,我们拥有大把的时间去缅怀,去追忆,去流泪。

教书第三年,很少会被自己感动,更多的时候是想快点上完在座位上瘫着看书。

但是今天这节课,讲到周恩来的时候,我被自己感动了,差点哭出来,但我告诫自己太作了,底下学生看着呢。

有几节课我会喜欢在这个就业班里上课,因为他们大多数人会很认真地盯着你,双眼满是求知和感动。这是我做教师最大的成就感。

就像上这篇《废墟的召唤》,学生们在我的引导下提出问题。

1、废墟是什么?

2、废墟在召唤谁?

3、废墟在召唤什么?/为什么要召唤?

根据文本,快速浏览回答第一个问题,引出圆明园,说明圆明园被烧毁两次的历史。结合在网上找的视频,让学生说出感受。

生1:遗憾

生2:可惜,愤怒

生3:列强不要脸

那我们要怎么做呢?——废墟在召唤谁呢?——我们每一个人

召唤我们干什么呢?——去建设。

仅仅只是圆明园吗?——还有当时十年文革之后的中国。

废墟不仅仅只是圆明园,还有百废待兴的中国,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建设,去奋斗。

历史的进程是英雄的,也是人民的。

我们每个人活着,与历史息息相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息息相关。

同一节课上第三遍,这一遍才给了我如此深刻的感悟。每个人不是无缘无故降生在这个世界上的,你的命运与世界联结,个人的意义毫无意义,个人只有在人群中才有意义。

要想不一样,先把自己变得一样。

我不太赞同现在教学的一些理念。

“雨课堂”,“翻转课堂”等信息化方式当然不错,但一味追求形式,只有公开课用一用应付,不顾学情,学校设施,就跟屁股决定脑袋一样。

我的教育理念一直到现在从未变过,“一个好的老师从来都是一言堂的”,什么合作讨论,提前预习都只是一种辅助手段。

一个老师,如何抵得过课外的王者和抖音的魅力?回归文本不如脱离文本。拿自己班来讲,进来的时候是基础较差的一个班级,但后来在每一次考试中都跟其他班级差的不远,这次语文考试有一个同学不出意外的话是年级第一。我很欣慰,说明我的教学理念是对的。

至少我钦佩的老师,就是一堂课两小时,知识不带重复的,不需要PPT,文史张口就来,站着就是一种魅力。我渴望成为这样的人。

想起大二那年去HK暑期交流,去港中文还是港科听讲座,一个教授充满优越感地坐在位子上讲,不知道说到一个什么问题,我实在忍不住大声提了一句,“我觉得是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功德五读书”,已经忘记他是怎么回答的了。

但后来我实在是不解,我们同学在他走后,跟着他从学校这头又走到那头,来来回回几次。

我和几个学妹坐在那里,看着他们。

就像多年后,这部分同学中有的来港读书,或是港大,或是港中文,或是港浸会。他们曾经是何等的意气风发,是何等的慷慨激昂,为了当记者,为了学新闻,为了理想。

但是后来,很多的很多都投身了金融,投身了保险。

那一刻,我的胸口很闷,很抑郁。

原来,在国内的我实现不了梦想,在求学的他们也实现不了理想。我们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是,我没有资格评价任何一个人的选择,毕竟我也真的没有资格。

或许每一个妥协的背后,都是为了更好的出发。

因为下一次,我们才有权利say“No”!

所以,感谢每一个过去的你自己。

因为,他们都很辛苦,他们都独自闯过了无数个黑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