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质能方程,可以将质量转化为能量,能否用能量生成1g的质量?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听到或者亲身目睹物体的质量“转化”为能量的例子,比如木材的燃烧、通过核裂变释放能量来发电等等,而我们每天能看到的太阳,其之所以发光发热,也是由于内部时刻发生着核聚变反应,通过“亏损”的质量形成了源源不断的能量。但是,反过来,我们却看不到由能量生成物质的案例,这是为什么呢?
质能方程的提出
要解释上面的问题,我们还得从质能方程谈起。质能方程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它是由爱因斯坦在提出狭义相对论时,所推导出来的一个结论。在狭义相对论诞生以前,人们对于宇宙状态的认知,还是将其确定为一个静态、均匀、没有边界的状态,光线在宇宙中的传输速度是无限大。而且在经典力学的框架下,在不同惯性参照系内,物体的运动速度呈现简单的叠加关系。
不过,麦克斯韦另辟蹊径,从电磁学的角度提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继而推导出光速只与真空中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有关系,而且与参考系的选择没有关系,这就与经典力学产生了矛盾。受到麦克斯韦方程的启发,爱因斯坦在牛顿经典力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两条基本假设,即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据此形成了狭义相对论体系,将物体的运动与时空进行了统一,认为物体的运动会直接改变所处的时间和空间。
根据以上两条假设,通过洛伦兹变换,可以推导出物体在不同惯性参照系下运动,所观测到的关于时间、空间和质量变化的对应公式,即著名的钟慢方程、尺缩方程和质增方程。
对于质增方程来说,其表达式为:m=m0/√(1-v^2/c^2),当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快,则其运动质量就越大,物体的运动速度趋向于光速时,则物体的运动质量就会无穷大。在此基础上,爱因斯坦运用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可以进一步推导出物体所具有的能量与本身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其表达式为:E=m*c^2-m0*c^2,人们通常将其简化为E=m*c^2,这就是著名的质能方程。
质能方程的含义
根据简化后的质能方程,人们很容易联想到既然这个等式存在,那么有多少质量就可以转化为多少能量,有多少能量也可以转化为多少质量,其实这么理解是不准确的。质能方程的本义是将物体所具有的质量和能量进行了统一,质量和能量之间是一种对应关系,都是物质所具有的基本属性,我们可以用质量来描述一个物体,也可以用能量来描述一个物体,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并不是说是“转化”的关系。
以木材燃烧为例,如果在一个完全封闭的系统内完成这个燃烧实验,那么参与反应的物质总质量,与反应后剩余物质和新生成物质的总质量是有微小差异的,“损失”的那部分质量,则以热量的形式,通过密闭容器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热交换而被带离了这个封闭系统。按照质能方程,我们可以理解为这部分散失的热量也能够对应着一定的质量,这个质量将与系统内反应前后“损失”的质量相一致。
再以质子和中子聚变形成氘为例,在此聚变反应的过程中,所生成的氘与反应前的质子、中子质量相比,也会有一定的质量“损失”,这部分损失的质量,是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出去的,同样遵循着质能守恒定律,结合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和光电效应方程,反应前后的质能变化表达式为:m质*c^2+m中*c^2=m氘*c^2+hv*c^2,其中h为普朗克常量,v为光子的频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反应前的质量,将与反应后氘的质量和光子的能量相对应,严格意义上来说,质量并没有亏损,而是变化的静止质量全部等效为光子的运动质量了。
如果在上述两个实验中,我们拥有着一个可以完全隔绝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的实验系统,以及一个可以精确测量质量和能量的仪器,那么通过测量反应前后系统内的总示数,将发现示数是完全相同的。
能量质量?
既然物体的质量和能量是一种对应的关系,那么无论是质量和能量,都将是物体的表现形式,质量可以用能量来表示,能量也可以用质量来表示,只不过我们在现实宇宙中所认知的物体,下意识都是以实体的“质量”来衡量的,因为“纯能量”的状态我们难以观测到,也很难理解而已。
至于能量能否“转化”为质量,理论上肯定是可以的,因为二者都是物体的存在表现形式,但是物体从能量变为质量,必须在极其特殊的环境,只有在非常高的温度或者压力环境下,能量才可以推动形成基本粒子。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宇宙大爆炸,科学家们根据哈勃观测到的宇宙膨胀事实,反推出在138亿年之前,现有宇宙中的所有物质都来源于一个质量无限大、温度无限高、体积无限小的奇点,宇宙中没有任何的物质和空间,在量子涨落效应的作用下,奇点的对称性在某一时刻发生了“破缺”,于是就发生了大爆炸,纯能量转化为各种正反粒子,绝大部分的正反粒子又瞬间相遇,释放出能量,这个时候的温度足以达到万亿度级别。
如果正反粒子的数量完全一样,那么现有的宇宙将不复存在,恰恰就因为这种不对称的出现,由纯能量所产生的正粒子数量要略多于反粒子,造成了宇宙中的反粒子几乎全部湮灭,宇宙中就剩下了少部分的正粒子,随后以这些正粒子为基础,逐渐形成了现有多姿多彩的宇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