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瑭的医学名著《温病条辨》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四库全书》馆招考精通医学的人检校、抄录医学类书籍,淮阴医生吴瑭(1758-1836)一举考中。在《四库全书》馆,吴瑭有机会饱览天下医学名著,眼界大开。他认真钻研了张仲景的《伤寒论》、吴又可的《温疫论》和叶天士的《温热论》,深感这些著作论述宏阔有力,极有创见,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医学水平大增。
乾隆五十八年,北京瘟疫流行,当时医生多沿用治疗伤寒的方法施药,均以失败告终,死去的人不计其数,北京城陷入恐慌之中。在朋友的敦促下,吴瑭决定用所学到的温病知识拯救百姓。许多前来就诊的患者已经病入膏肓,经他治疗,竟然奇迹般地康复了,吴瑭因此声誉鹊起,名扬北京城。又经过数年的钻研和临床实践,嘉庆三年(1798年),吴瑭终于完成了中医四大经典名著之一的《温病条辨》。
学界认为,《温病条辨》在中国医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贡献巨大:第一,创立了“三焦辨证”学说,这是继叶天士发展了张仲景的“六经辨证”,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方法之后,在中医理论和辨证方法上的又一创举。“三焦辨证”就是将人体分为上、中、下三焦:上焦以心肺为主,中焦以脾胃为主,下焦包括肝、肾、大小肠及膀胱。这种新的人体脏腑归类方法,十分适用于温热病体系的辨证和治疗。
第二、丰富了温病的治疗法则。吴瑭主张重视温病过程中邪正双方,正确地运用祛邪扶正的治疗方法。即一方面强调要祛除病邪,另一方面又处处注意顾护正气,尤其是在祛邪之时提出“预护其虚”,而在护正之时又强调要“逐其余邪”,体现了邪正并重、邪正合治的思想。吴瑭在书中还列出了温病治疗过程应当注意的种种禁忌
。第三,完善了服药方法,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优秀的实用方剂。《温病条辨》中各方剂不仅都列有剂量,而且往往注明了具体的服用方法,分为一日二次、三次、四次服药法及频服法、多剂服用法、根据病情随时增减法、多用水多取药汁法等等,更贴切临床实用。《温病条辨》共载方剂204种,如银翘散、桑菊饮、藿香正气散、清营汤、清宫汤、犀角地黄汤等等,都是后世医家常用的方剂。
现在临床上使用的方子,《温病条辨》方占十之八、九。吴瑭革新并完善了中医理论,推动了中医学的发展,为祖国医学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被公认为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之一。此外,吴瑭的《吴鞠通医案》也是影响深远的医学名著。
在吴瑭的影响下,清朝中期以来淮安名医辈出,有史可考的医家就有500多人,留下的著作上百部,形成了遐迩闻名的以治疗温病为特色的“山阳医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