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权力的象征——铜鼓
铜鼓是古老的一种打击乐器,也是不同民族作为权利、财富象征以及宗教活动的圣物。由鼓面、鼓胸、鼓腰、鼓足以及鼓耳组成,整体形象像一个倒置的水桶。
世界上最早的铜鼓是出土于我国云南楚雄万家坝墓,经鉴定距今有2700年,历代铜鼓均有出土。铜鼓的鼓面一般是铜鼓最厚的地方,鼓胸、鼓足次之,而鼓腰最薄。除早期铜鼓外,后期的铜鼓壁厚都较均匀,随着冶铸技术的提高,铜鼓从厚壁式逐渐向薄壁式演变。
青铜鼓 战国
铜鼓的造型方式有:泥范法,工艺较为粗犷,有时范缝处会有明显的错位;失蜡法,纹饰做工精巧,壁薄;泥范与失蜡并用法,采用大的部位用泥范法,小的纹饰复杂部分用失蜡法。
铜鼓的主体与鼓耳以及装饰等附体相结合方法,一般采用有:整铸法,就是主体与附体一次造型和浇注而成;浑铸法,就是先把主体与附体分别制作范块,然后再组合为鼓范,一次浇注而成;分铸法,先将附件先铸为金属件,再嵌入主体铸范内,浇注后主附范接为一体。
蛙饰铜鼓,唐(失蜡工艺)
铜鼓上的纹饰制作方法有:刻纹法,把直接用刻纹工具在泥范表面雕刻花纹;印纹法,将钱纹、鱼纹、同心圆等几何图案刻在泥质或木质单元模型上,再在泥范表面上顺序压印,组成连续的纹饰。这种手法在纹饰间,可见到单元模型的边廊痕迹,以及由于压印不均匀而造成纹饰的重合和歪扭现象;滚压法,将节纹、乳钉纹简单花纹刻在圆柱体的模型上,在鼓范上滚压,形成连续纹饰。
西汉牛纹铜鼓
在古代铜鼓广泛使用于我国的西南和南方地区,根据以上铜鼓的制作方式,与已出土的大部分铜鼓,不难看出,除完全采用失蜡工艺的铜鼓外,其大部分铜鼓工艺不及同时期的其它青铜器物,但其所代表的民族文化重要性却是相等的。
文章来自:想得到真实答案就去中历的中历收藏品鉴定中心,我国合法第三方专业鉴定平台。专注于:瓷器、铜器,钱币,陨石、玉器、石类等各类收藏品鉴定服务。过程公开透明,藏家可全程参与。采用传统眼学鉴定或物品成分分析辅助眼学综合鉴定方式。鉴定结果客观公正得到了专业人士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