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与孔子思想的区别主要有哪些?

文|新知堂原创

老子与孔子大约同时,他们都生活于春秋时代,此时周王朝刚刚开始衰落,天下从相对太平的状态转向诸侯争雄争霸的乱世。周王朝的太平与春秋时代的混乱形成鲜明对照,生活于其中的学者们殚精竭虑,都渴望依据自己的智慧改变乱世为治世。

另一方面,由于旧的统治阶层的没落,同时也将知识与受教育的权利带入平民阶层,官学降为民学,从而有了平民学术团体的可能。对于平民阶层而言,知识是一个新鲜事物,自然能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新兴的贵族阶层又急需新的文化来作为自己统治人民的工具,客观上的需要和主观上的需求就形成了春秋战国时期学术异常繁荣的景象。
老子和孔子是春秋时期平民学术的主要代表,由于他们对于社会与政治的问题有不同立场和观点,对天下由治变乱的原因有不同的解释,对天下由乱变治有不同的方案,从而形成了孔子和老子的不同学说和学派。所以,老子与孔子的学说主要还是有关社会和政治的,旨在回答天下为什么会大乱以及如何才能使社会由大乱变大治的问题。
孔子的观点在于天下之所以大乱是因为旧制度的破坏,他认为要想使社会转变为大治,就要将社会秩序恢复到西周最鼎盛时期的礼乐秩序中,他终生的理想是自己能像周公那样将社会置于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太平秩序之中。
而老子的观点在于天下之所以大乱的终极原因是因为统治者对于权力、财富以及不劳而获生活的无休止的欲望,统治者越争天下便越不能得太平清静。老子将统治者贵难得之货,尚贤,仁义礼教的为政政策称为有为,而将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言之教的为政政策个你为无为。
所以若要使天下归于太平就只是统治者无为才能实现。老子的学说具有反现实反传统的性质,众人尚有为,只有老子尚无为,并称无为而无不为,给人以遁世的假象。知我者希,则我者贵矣!传统解释老子学说是消极避世的观念正源于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