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联想的智慧城市会带来新气象?

“未来几个月新冠病毒将迎来全盛时期”。

10月中旬,斯坦福大学微生物学家David Relman在权威学术期刊《自然》(Nature Medicine)发布了以上骇人听闻的观点,可是国内并未因此掀起新一轮恐慌。

经过与病毒近一年的对抗,全国各地以城市为单位,组织起强大的防御体系。手段从最初的“片区封禁+出入登记”模式,转换成“个人信息记录+隔空体温监测+大数据人流管理”模式。众多城市群正在自发形成应对突发事件的智能化“免疫力”。

面对可能到来的疫情洪峰,人们不再慌张:他们可以通过各类终端设备,随时记录查询个人信息,经过云端系统处理后,通过网络将结果汇总至系统后端,形成城市管理的核心参考信息,让城市自主防卫机制迅速运转起来。

在这套应用体系中,终端、边缘计算、云计算、通信网络,以及智能化解决方案,共同构成一套生态系统。事实上,这与联想智慧服务“RISE智能化服务战略”提出的“端边云网智”理念不谋而合。

“我们现在不缺乏技术,关键是如何把智慧城市的形态特征,通过技术和社会两个层面做有机结合。”按照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服务事业部总经理戴炜所言,联想已经想好了扮演的角色,联想智慧城市战略定位为新型智慧城市的运营服务商。

| 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服务事业部总经理戴炜

在联想全球创新科技大会智慧城市分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国家信息中心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志广,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导,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凌鸿一致认为,联想锚定了“服务商”的角色,真正顺应行业发展的趋势。“未来的联想,在智慧城市领域有更多想象空间。”

那么,为何是“服务”串联智慧城市建设版图?为何联想能将服务价值发挥到极致?

智慧城市的缺口

这几年,智慧城市的概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放眼全国,准备搭上智慧化升级“班车”的区域,已经不局限在地市区级,更多的县城、村镇,甚至产业园区,都已经开始上马智慧服务项目。

IDC曾经面向200个目标地区进行调查,超过70%的被调查对象已经通过各种形式,上马智慧建设项目,甚至包括港口、体育馆和校园。更有近80个被调查对象每年投入资金超过1亿美元。因此再谈信息化建设,发展的不一定是“城市”,可是必须更加“智慧”。

“大型项目的经验正在应用于更小型、更多元化、更有利于客户承担的项目,对技术供应商而言已充满机遇。”根据IDC全球客户洞察及分析部门项目经理Serena Da Rold观察,众多地区迫切希望认知新概念,使用新技术,创造新生活,而且标本颗粒度越来越细。

“预计2020年中国市场支出规模将达到259亿美元。”Serena Da Rold补充说。

不过这些正在接受改造的地区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智能设备有了,系统上线了,平台运转起来了,高价值的成果却有些“难产”。

“很多的智慧城市,有这样一套系统,却不是特别看重老百姓的体验。”单志广了解过众多草草收场的智慧城市项目,问题指向非常明确——上游管理者与下游应用者之间存在脱节,给智慧城市建设带来一个难看的缺口。

硬件设备成套采购、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迅速跟进,甚至人工智能后台系统都已就位,可还是有很多智慧项目没能发挥应有价值,不同环节仍然非常割裂。

联想结合自身的思考与实践,让智慧城市有了新的模样。

“我们一直在谈,智慧城市的目的是什么?是服务于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一个人。”戴炜表示。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存在一些本末倒置的现象:众多地区自上而下推进项目建设,却忽略了建设的目的是为了信息采集与应用,自下而上向后台系统提供数据。

2020年6月2日,香河京东环保产业园中,“廊坊香河绿色云计算中心”签约落户。算上北京延庆绿色能源中心与海南文昌智城两个项目,这已经是联想智慧服务第三个端到端的一揽子服务项目。每个项目都在平稳运转,无一例外。

那么联想建设的智慧城市有什么与众不同?

“智慧城市不是由技术与设施应用带来的假设与空想,而是让每个人都能体验到,像阳光、空气、水一样无处不在,改善日常生活品质的感受。”单志广表示,智慧建设最好的切入方式,就是服务。

“智慧城市已经从强调技术转变为强调数据。”按照戴炜的理解,智慧城市建设仍依托于信息技术,必须疏通与普通用户交互数据的“信息管道”,才能让智慧城市正常运转起来。戴炜表示:“我相信,下一步的智慧城市一定是强调服务,是全周期的智能化服务来驱动的。”

“服务”为匙

一切果真如戴炜所言,有了服务就能打通“信息管道”吗?我们可以从联想智慧服务应对武汉疫情的案例中找到一些答案。

2019年12月底,新冠病毒在武汉被发现;2020年1月25日,联想团队迅速驰援。公开信息显示,联想先是向火神山捐赠IT设备以及桌面软件;1月29日,又向雷神山医院捐赠防疫所需IT设备。在防疫工作进入常规化状态后,联想各项服务开始支撑医院后台正常运转。

随着疫情逐渐蔓延,联想将火神山与雷神山的服务经验,面向全国其他医院、疾控中心、应急指挥中心等防疫部门输出。统计数据显示,联想一共为超过100家医院服务,仅外派服务工程师就有数百人之多。

在这次抗疫的案例中,除了迅速执行驰援决策,联想高效率处理了三方面问题:

1、提供海量设备、后台系统及配套解决方案,搭建防疫基础软硬件设施;

2、组织大量工程师,迅速架设、调试、运转系统平台,并提供现场运维服务;

3、强化服务可塑性,满足不同医疗机构差异化诉求。

这是一个复杂的项目。放在过去,整个项目要被切分为前端设备、中端方案、后台系统的不同环节,分别执行采购、安装、调试、使用、运维等流程。搭建如此复杂的体系架构,按照传统工程化思维,需要做好社会分工和技术应用两方面工作。

在疫情的巨大压力下,客观上压缩了每个环节的时间,帮助整套系统快速运转起来。可是如果没有疫情出现,效率还能这么高吗?将割裂执行的各个环节拼凑在一起,就能成为建设智慧城市的拼图吗?

按照联想的判断,拼接这些模块还需要加入“润滑剂”,这就是服务。

“以服务为源头进入智慧城市,我们更希望能够搭建智慧城市生态。”戴炜表示,无论前端软硬件系统,还是后台解决方案,都是嫁接在智慧城市生态中的工具。此时引入服务,向上帮助管理者熟悉平台,提高工具使用频率;向下提升使用者感知,展现工具的价值。

而借助服务衔接,管理者与使用者能够找到各自实现价值的方式,推动生态健康运转起来。因此服务能力的优劣,成为影响智慧城市生态发挥价值的关键因素,联想驰援武汉的成功经验正在于此。

在这方面,联想按照”服务+管理+技术“的模式切入智慧城市建设。

戴炜介绍,联想在服务信息化、智能化领域积累20年后,拥有“A+B+C+D+E+I +5G +S”——A(AI)、B(Block chain区块链)、C(Could Computing云计算)、D(Big Data大数据)、E(Edge Computing边缘计算)、I(IoT)、5G与S(Services服务)的能力,共同构成联想智慧服务。

目前,联想将这些能力集成到城市智慧魔方系统中。支撑整套体系的服务团队规模超过40000人,这是一支管理超过1350万台PC设备,为阿里云、腾讯云等客户超过70万台服务器提供服务,辐射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团队。因此面对突发疫情,联想才会如此得心应手。

“我认为联想已经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能给中国的智慧城市带来新气象。”对于联想的选择,凌鸿如此评价。

联想“新气象”

正确的发展路线之下,联想未来的可想象空间远比现在要大很多。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载体,集成政府管理、产业发展、交通运输、日常生活、教育医疗等多重业态。无论是前期三个一揽子项目的成功,还是眼下武汉抗疫的众多举措,都没能全面呈现联想的能力。

早在2011年,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已经应用于联想集团内部设备优化,随着能力不断成熟,很快面向供应链预测、仓储优化运营、精准营销等价值链推广——要知道,2016年,AlphaGo才与李世石对弈,阿里城市大脑才发布。

经过这些年不断锤炼,联想的“智慧能力”已经渗透到业务的方方面面。定位不同场景的差异与共性,结合行业发展趋势的认知与总结,最终以服务的形式呈现。于是在2020年7月,联想发布了行业首个全场景、全周期服务的RISE全域智能化服务生态战略。

按照战略规划,“RI”代表全域智能化,“S”代表服务,“E”指生态系统。未来,联想将聚焦“6+”领域,推出智慧城市、智慧教育、智慧农业、智慧商务、智能制造、智慧能源等智能化行业解决方案,全场景、全周期服务行业智能化转型升级。

“很多建设投资最终会落地到智慧城市,联想也希望把一些通用的价值‘拎出来’,做跨城市的改造。”戴炜如此描述“6+”的内部逻辑。

当这些能力摆在眼前时,很多人有些恍惚:这与曾经的联想不同了。

对多数人而言,联想“全球个人电脑销量冠军”的形象太过深入人心。直到现在,这项荣誉都未曾易手。

可是不能否认的是,强调“服务”这项重要技能,联想再次顺应了智慧化发展的大趋势,是必然选择。解决问题需要硬件搭建框架,也需要背后的信息化平台提供动能,还需要服务连接全部生产要素。因此智慧城市建设不止是联想下一个业务方向,还是启动新阶段发展的关键节点。

目前,联想已经拥有完善的硬件产品体系,积累边缘计算、云计算、5G网络与智能解决方案的经验,能够推出基于“端-边-云-网-智”新一代技术架构和完全自主产权的整体解决方案——向服务转型后,联想有了新的发展载体。

因此,未来的联想不可能仅依靠硬件销售的模式推动企业升级,以服务为轴心转型发展将主导联想发展基调。而得益于联想服务已走过25年的历史,这也将成为支撑联想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如今,联想还是那个联想,只是有了新的面貌。

结语

很多时候,变革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

对联想而言,服务藏身于其他主业务背后默默成长,比任何人都清楚自身在新时代的定位与作用是什么;同时服务又是一项有25年积淀的“传统”业务,虽然还不像个人电脑业务那样耀眼,却足够成熟老练。

放眼智能化转型的大环境,各领域对智慧化改造的认知和需求已经蔚然成风,各种形态的智能服务已经融入日常生活。联想已经通过服务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找到了接入新时代的最理想方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