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老街:古韵浓郁美如画
■刘礼达
大埔,一个风光秀丽、人文底蕴深厚的地方,被誉为“客家香格里拉”。也有人曾说:“大埔归来不看山,大埔归来不看楼。”除了秀丽山川和独具特色的土楼、围屋,大埔县境内还有许多老街颇有特色,位于县城同仁路的那条老街更因古色古香及拥有众多风味独特的客家美食,常常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
据载,同仁路老街始建于清朝初年,由本地的名流商贾出资修建,有一百多间商铺,多为两层高的砖木结构楼房,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至建国前夕,它都是大埔县湖寮镇的主要街道,它见证了过去的峥嵘岁月,也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县城日新月异的变化。
行走在老街上,略显狭窄的街巷、白墙灰瓦、临街而开的古旧的窗户、古朴的木门和柱子、老旧的店面招牌等,仿佛一下让人回到了旧时光,回到古老岁月里。两旁的商铺摆满了商品,日用百货、文具、茶叶等。街上偶尔会见到一群几岁的小孩在互相追逐嬉戏玩耍,为平静的老街增添了几分情趣。有时会看见店门口坐着几个谈笑风生的老者,从他们沧桑而又安逸的神情中,我猜想他们一定知晓这条老街上的许多故事。
光阴荏苒,世事沧桑。岁月静好,安静从容。
记不清来过这条老街多少回了,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来的时候天空细雨蒙蒙。雨水打在灰瓦上,溅出朵朵晶莹的小水花。整个老街云雾弥漫,如梦如幻,像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更有韵味了。这时候总会有种错觉,以为自己是行走在烟雨朦胧如诗如画的江南小巷里。望着街上撑着雨伞默默行走的人们,情不自禁想起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样美妙的场景时常在我脑海里回荡。
行走在这条狭长的老街上,一定不能错过那些独具特色的客家美食。老街一共有一百多间店铺,其中大部分是美食店,故而这条老街又被唤作美食街。行走在这里,总会有各种美食的香味扑鼻而来,诱惑着舌尖味蕾。百侯薄饼、酿豆腐、鸭松羹、老鼠粄、笋粄、炒猪肠等等,这里汇聚了绝大部分的传统客家美食。每一道小吃都有来历,譬如百侯薄饼。相传清乾隆年间,大埔名闻遐迩的“一腹三翰林”之一的杨缵绪回家为母亲祝寿,他带侍从家厨回家乡百侯摆寿宴,母亲非常喜欢其中的一道点心“薄饼”。杨缵绪便让其家厨留下,以便让母亲以后能经常吃到“薄饼”,于是“薄饼”便在本地流传下来。行走在这里,可以充分领略到客家饮食文化的魅力。无数家乡美味,更让这里成了外出打拼的游子们心心念念的地方。传统建筑与客家美食相得益彰,让这条穿越时空三百年的古老街道没有归于沉寂或荒废掉,而是依然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行走在古韵浓郁的大埔县城老街,感受家乡的美食,真有让人沉醉不知归路的感觉。
由于电压不稳,村民家中安装了稳压器。尖山村村道大多为难走的泥路。(图片均为梁志航摄)■本报记者洪国栋梁志航尖山村是大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