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闲言:心灵的陈述
心灵的陈述
鲁人
发过一篇散文,文中引用了两个故事,一个是佛教的,一个是《悲惨世界》中的。一位同事看了,挺认真地对我说:拜读过你的文章,我觉得你写的是忍让。
我一时无言,也终是无言。同事小我十余岁,长剑正利,长茅正锐,正是意气风发,挥斥方遒,众山皆小的年纪。
不还我百思之后,仍不得其解,他如何在我的文章中看到了忍让?我所引用的佛教的故事,讲:一日,佛祖看到地狱中有一个生前曾在无意中有过一次善行的强盗,便用被他救的蜘蛛的丝让他攀回人间。结果,地狱中许多倍受煎熬的罪人,也攀上那棵游丝,强盗怕游丝承受不了那般的重负,抽刀砍断身下的游丝,他自己也终因这毫无怜悯之心的行为重坠地狱。《悲惨世界》中的故事引用了主人公冉.阿让出狱后,悲悯的卞福汝主教热情地款待了他,他却以怨报德,偷了主教专为款待他而拿出的银制餐具。在逃跑途中被警察抓回后,主教不但没有斥责他,反而将一对银烛台也送给了他,冉.阿让的心灵受到巨大震撼,重归善良之路。我不知那位同事如何从这些反映宗教的悲悯及人性善恶的故事中看出了忍让,思来想去,只能臆测,那同事可能是觉得强盗应该砍断蜘蛛丝,能保住自己的命是首位的;卞福汝主教更应该当众揭露冉.阿让,自己好心地对待他,他反到以怨报德,你再返回来以德报怨,未免有点儿犯豆子,这类社会渣子,就应该让警察给他一顿痛打,再重新扔回监狱。
悲悯和忍让也许有某些貌似相近的地方,骨子里其实是截然不同的。悲悯是品德的体现,忍让更多的是一种行为。悲悯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是以爱心为基础去善待世间的人与事。忍让则包含了太多行为因素,可能是自己浅薄无知,软弱无能,遇事只能退避三舍;也可能是一种智慧,出于某种目的,韬光养晦,等待时机,甚至可能是某种邪恶的计谋,以小忍而成其大谋,那其实已经不是忍让了。因此,悲悯和忍让在骨子里是截然不同的。如果说悲悯似水,忍让则似种子。“水利万物而不争。”它在付出的时候,看重的只是芸芸众生的生息繁衍;种子入了地则是为了有一天要有所收获,为了这个获得,它可以忍辱负重,可以苟且偷生,但机会到来时,它会毫不犹豫地从周围的其它生命那里夺取养料,以使自己生长的更加茁壮。
学校里有一位平日里很让老师头疼,给老师惹了许多麻烦的学生不慎将胳膊摔折了,一位教他的老师听说后竟幸灾乐祸地高声道:“太好了。把腿摔折了才好哪!那就不用上学了。”那话说得我心中一沉,我们总是说:教育是阳光下最崇高的事业。即使我们只把它当着一种营生时,我们至少该心怀悲悯。如果灵魂工程师如此心胸狭隘,对学生的不幸不以为然,实在是有悖师德了。这样的老师除了能给学生一点可怜的知识,还能给他们什么呢?今日,也许一些人觉得一但关系到自己的利益,削尖脑袋,甚至投石下井才算不忍让。在他们心里忍让已经是高尚和窝囊的综合,悲悯更完全是一种天方夜谭,它只是一种宗教情结,充满了完美的理想主义色彩。
但我始终认为:悲悯,从来都是心灵的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