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去一所中学求职,刚...

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去一所中学求职,刚报出自己的专业,人事主任就皱了皱眉头,告诉他希望不大,因为学授不缺这个专业的老师。

这名学生不甘心就此放弃,还是很恭敬地呈上了自己的简历。

人事主任拿过简历,突然眼睛一亮,问道:“你老家是xx县?”

毕业生人很机灵,一听,马上反应:这位主任与自己的家乡有渊源!因为求职的城市位于北方,自己的家乡深处南方,很偏远。一般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小县城。

于是,他追问道:“您去过那?您有亲戚在那?”“我外婆家就在小县城住。我5年前还去过那。”毕业生一听,心中狂喜,他想,太巧了机会来了。“您外婆家住哪?说不定离我家很近呢?”“xx小学,你知道吗?小学旁边的居民区。”

“知道,我们家就住在小学里。小学和居民区之间有一棵14大树,很大很大,要3个大人才能合抱。”

“对,对,我上次暑假去,还在树底下坐了好一阵呢。”就这样,毕业生与这位人事主任聊了起来,聊小县城近年来的变化,聊春节家家户户放鞭炮的热闹,甚至聊到了县城里最有特色的小吃。

结果,毕业生参加了试讲,并很快接到了受聘通知。后来,他才知道,自己专业的名额只有一个,他试讲的分数位居第二,但最后学校要了他。

是谁帮了他?可以说,是那位主任,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是他自己。因为,无意中,他抓住了双方的共同点,唤醒了对方的“共同意识”。

也许你也有过这样的体验,新到一个单位,遇到一位同事,知道是校友,便感觉很亲近;新到一座城市,人生地不熟,遇到一位老乡,便感觉特别亲热。

这其中,起作用的就是“共同意识”。对与自己有共同点的人另眼相待,这是人们普遍的心理。

校友之所以让你感到亲近,是因为你们有彼此都熟悉的老师或同学;老乡之所以让你亲切,是因为你们有彼此都熟悉的街道和乡音。

一般说来,对于初次见面的人,人们通常会抱有警戒心,不过,一旦发现对方与自己有某些共同点,警戒心就很容易地随之消失,信任感随之增强。

从这个角度来讲,“共同意识”恰似人际关系的润滑油。与人初次谋面,如能找到彼此的共同点。比如共同的经历、共同的爱好、共同的熟人、共同熟悉的事,然后谈论它。这样,彼此的感情很快变得融洽起来,话就好说,事儿就好办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