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起源・中国古代国家形态概说

嵌松石象牙杯

高30.5厘米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

社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象牙根段制成,形似灰,侈古薄唇,中腰微束。杯身一侧有与杯身等高的夔龙形把手。杯身有雕刻精细的花纹,上下边口为两条素地宽边,中间由绿松石的条带间隔为四段,第一段为饕餮纹三组,两侧有身、尾、眼、鼻镶嵌绿松石。第二段是杯身纹饰的主体部分,三组饕餮纹面部结构清晰,兽口下面为一个大三角纹,三角纹两侧有对称的夔纹,头朝下尾向上。

饕餮的口、眼、鼻及三角纹都镶嵌绿松石。第三段刻三个变形夔纹,眼部镶嵌绿松石。第三、第四段是用三道绿松石带相隔。第四段的三组饕餮纹眼鼻同样是镶嵌绿松石。二、四段都是饰以三组饕餮纹,但形态却各异。这件象牙杯,采用了浮雕、线刻、镶嵌等多种手法,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中国古代国家形态概说》

金道炉,《华夏文明》第三集第111~137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本文结合文献材料和考古材料对中国古代的国家形态做了深人探讨。作者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中国古代国家的特征和含义。中国古代国家是以家族和宗族为内涵的,是中国古代国家和宗族组织合而为--的,因而不是一般的城市国家,而是宗族城市政治国家。其国体为族邦,政体为贵族式的,国家的隆杀兴替、人君的废立、贵族的存亡,均取决于国人的态度。

第二,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国古代国家形成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时间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距今大约五千年。其间经历了两个大的发展阶段。从黄帝到夏代为第一阶段,其间又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公元前30世纪到前22世纪为前期,这一时期可称为部落奴隶制王国时期,也可称为早期城市国家时期。其特点是出现了众多的早期城市国家。夏代是这个阶段的后期,其特点是出现了家族和宗族城市国家联盟。商周则属于中国古代国家的第二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出现了中央王国和地方族邦的组合体。这个阶段又分为三期,即商代、周代和春秋。纵观中国古代国家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这样说:它是一部从分散走向集中、从分裂走向联合,再从集中走向分散、从联合走向分裂的历史。

第三,中国古代的国家政权结构。中国古代的国家政权是宗族政权。君权即族权,族权即政权。不管政权结构如何变化,这些最本质的特征是不变的。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史实质上是一部宗族政治史。第四,从宗族城市国家到封建专制国家。从贵族政体到官僚政体。中国古代从宗族城市国家到封建专制国家,是有历史渊源的。在古代社会中,无论是殷革夏命,还是周革殷命,都是进行权力和财产的再分配。但每一次财产和权力的再分配,都是按宗族关系的亲疏远近的原则进行的,因而始终未能改变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族结构和族邦结构。春秋时代以来形成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在其形成过程中也继承了这种财产和权力再分配的传统,但这一次的财产和权力再分配是在古代宗族社会结构的瓦解过程中进行的,是对原来属于古代社会中宗君贵胄及其宗族的财产和权力进行再分配,分配是按贤愚、才学、勋劳、武功等原则进行的,其结果自然是形成封建王国,统一为封建皇朝。

文字来源《中国文明起源研究要览》,文物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 编

图片及其说明来源于《文明》杂志2004年第5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