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过3个继父,娶日本老婆,他被俘日本40年:想回国找母亲和妹妹

1986年10月,一位日本老人走进了山西运城侨务办公室。他一脸焦急地将一封中国外交部的批准函,递给工作人员,对他们说:

“我是40年前被带到日本的战俘,名叫光俊明,现在是日本一家进出口公司的董事长。我这次来到中国,希望能在中国政府的帮助下,找到离散40多年的母亲和妹妹。”

一个40年前的战俘,怎么会变成身家千万的日本富豪?他期盼找到母亲与妹妹的心愿,是否能在中国政府的帮助下,得偿所愿呢?想要弄清事情的真相,我们还得从光俊明的身世说起。

出生战乱,家境贫寒,加入国民党军队

俊明出生于济南的一个偏僻农村,由于父母识字不多,加上年龄不大,还没顾得上给他取正式的名字,只用了当地老百姓习惯用的“阿明”来称呼他。

阿明五六岁时,父亲就在国民政府的征召下,入了伍。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个壮年男子尚且很难养活自己,何况一个身体瘦弱的女子,外加两个年幼的孩子,那日子想必就更难熬了。

阿明一家经常是揭不开锅,一家人总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有时饿得受不了了,就只好去其他家里讨饭。可是,当时的老百姓基本上都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又哪有多余的粮食资助给他们。阿明的母亲没有办法,只好去附近的山上挖一些野菜,熬成粥,用来充饥。由于长时间得不到营养,母子三人都是瘦骨嶙峋,面如菜色。

阿明的母亲看着一家人有可能饿死,就只好狠心将女儿送给别人家当养女,让她能混口饭吃,而自己则带着俊明,嫁给了一个同样家徒四壁的男人,让他做了俊明的继父。可是没想到这位继父债台高筑,不仅没有缓解俊明母子的窘境,还将他们推向了更加痛苦的深渊。

一天夜里,债主气势汹汹地带着一大群人前来讨债。俊明的继父从门缝里看见后,吓得屁滚尿流,赶紧趁着夜色,匆匆忙忙带着他们母子,从后门溜走了,一家三口从此过上了颠沛流离、沿街乞讨的生活。

两个多月后,母亲看着已经饿得面黄肌瘦的阿明,心疼不已。她眼泪涟涟地对阿明说:“我们逃吧,再这样下去,咱母子俩都得饿死。我再去找一个家境稍好一点的男人,做你继父,让他有条件供你读书。只有读书,你将来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母亲带着阿明,偷偷跑到另一个镇上,嫁给了一个老实巴交但家境还算不错的农民,让他做了阿明的第二个继父,阿明也终于如愿以偿地背上书包,走进了学堂。

可是好景不长,第二个继父与阿明的母亲结婚后不久,就开始反悔,觉得小孩子长大后只不过是种种地,没必要浪费钱去读书。于是,就开始为读书的事与阿明的母亲争吵。但阿明的母亲表现得异常坚定,无论第二个继父再怎么和他吵,也改变她让阿明读书的决心。

当时,国民党第27军正好驻扎在阿明母子居住的镇子附近。部队的官兵经常会到镇上,买一些生活用品。一次偶然的机会,阿明的母亲认识了一名姓郭的中尉,几番接触下来,觉得他既富有正义感,又有爱心,就萌生了把阿明送给他,让他供阿明读书的念头。

阿明母亲把郭中尉请到家中,先是好酒好菜招待,然后诚恳地说出了内心的请求。郭中尉也很喜欢聪明伶俐的阿明,就答应阿明母亲的请求。

郭中尉不仅把阿明送到了驻地附近的学堂念书,还根据他的小名,给他取了“俊明”这个名字,希望他以后能够做一个才华横溢、有仁爱之心的人。

后来,国民党27军接到上级的调防任务,开始辗转各地,小小年纪的俊明也就跟着国民党军队,成了其中的一员。而沿途驻扎地的学校,就成了俊明短暂学习的场所。

国军战败,俊明成为日军俘虏

1943年6月,国民党27军接到上级指示,要求他们立即向南转移。俊明不得不中断自己的学业,和部队一起开赴河南济源。长途跋涉的部队在经过短暂的休息后,正准备横渡黄河,却遭到日军第37师团的伏击。

早已疲惫不堪的国民党27军,哪里是养精蓄锐已久,武器装备极其精良的日军对手,没打几天,就以惨败告终。4000多名国民党士兵被日军抓获,俊明成了年龄最小的俘虏。

日军素以凶狠残暴闻名,对俘虏来的士兵毫不留情,大开杀戒。很快,4000多名国民党士兵,就惨死在日军的屠刀之下。当日军正准备对小俊明下手时,一旁的日本军官高桥,看到俊明聪明伶俐的模样,一下子生出爱怜之心,就让手下的士兵住手,留了小俊明一命。

小俊明每天和日军呆在一起,很快适应了他们的生活。他不仅学会了一口流利的日语,还经常用日语和官兵们说笑打闹,很快赢得了官兵们的喜爱。他们都亲切地称小俊明为“光少年”,而光俊明也就成了他在日本的新名字。

经过短暂的休整,日军第37师团向南进军,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艰苦跋涉,他们于1945年6月来到了越南西贡。

此时,日本由于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战争投入太大,使得国内人口、资源和粮食,都遭受了严重破坏,加上意大利、德国的先后投降,失去盟友的日本在美国、苏联、中国等亚洲地区国家的多重反击下,对取得这场战争也失去了信心。

1945年9月2日,日本天皇通过广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一场长达八年之久的日本侵华战争就此结束。

日军第37师团正处于越南地区,按盟约规定,中国军队接受这一块区域的投降。光俊明就这样和3万多日本士兵一起,做了中国军队的俘虏,安置在泰国一个战俘收容所里。

中国方面对日本战俘进行了简单的收容教育后,决定将他们一个个遣送回家。但是,在面对光俊明的遣返问题时,当时的盟军长官却犯了愁。

因为光俊明年纪太小,又记不清母亲和妹妹的名字,也说不出她们的具体位置,如果就这样让他回到满目疮痍的中国,独自一个人生活,无疑是将他推向死路。

正在盟军长官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名叫加地正隆的军医站了出来,说愿意收光俊明为养子,一起去日本生活。盟军长官一时也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就点头答应了。

为了保证光俊明的安全,盟军长官特意与日本军方代表,签订了一份《少年同伴请愿书》,进一步明确加地正隆与光俊明之间的领养关系,光俊明从此又有了一个新的养父。

光俊明随养父来到日本,受到了养父一家的热烈欢迎。他们视光俊明如己出,每天嘘寒问暖,让光俊明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

在养父的支持下,光俊明还重新获得了重新上学的机会,在日本学堂顺利地完成了中小学的学业。1955年,光俊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熊本商科大学,毕业后顺利进入了一家颇有名气的进出口贸易公司上班。

1969年,34岁的光俊明与家境不错,又温柔贤惠的范子一见钟情,并与她喜结连理,生下了三个孩子,过上了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

有了爱和责任的动力,光俊明在工作上更加勤奋努力了,很快就成为了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但他不甘心就此平庸,就在妻子和岳父的大力支持下,创办了属于自己的进出口公司。

十几年来,光俊明苦心经营,很快就让公司得到了蓬勃发展,成为了当时日本最大的进出口公司之一,而光俊明本人也先后多次获得了“优秀企业家”的称号。

坎坷寻亲路,浓浓爱国情

功成名就后的光俊明并没有沉浸在成功带来的喜悦之中,他无时无刻不在惦记着祖国,惦记着失散多年、至今还杳无音讯的母亲和妹妹。他理解母亲当初对她和妹妹做出的无奈之举,心中渴盼亲情相认的意愿就更浓了。

当时,由于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犯下了太多的滔天罪行,中国与日本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来往,光俊明想回国寻亲的想法也一直没能践行。

1972年9月29日,中国和日本发表联合声明,宣布结束这种不正常状态,建立外交关系。消息传来,光俊明欣喜异常,立即向中国驻日大使馆提出申请,希望能回到中国,寻找离散多年的亲人。

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已经是年逾花甲的光俊明,终于收到了中国侨务办寄给他的回国寻亲批准函。

光俊明欣喜若狂,马上收拾行装,带领一家大小,回到了阔别40年之久的祖国。他来到山西运城,找到当地政府,拿出侨务办的批准函,向工作人员说明了来意。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立即安排人手,协助他一起寻找。

可是光俊明离开母亲时,年龄还很小,根本不记得母亲和妹妹的名字,具体住在什么位置也说不清楚,年幼就被送人的妹妹,更不知道被送往何处。

80年代中期,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人口增长到了10亿以上。要想在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寻找连名字都不知道的两个人,在科技还不发达的80时代,几乎是绝无可能的事情。

所以,尽管政府工作人员对光俊明大力支持,寻亲之事仍然是毫无头绪。面对这样的结果,光俊明依然不肯放弃,继续待在中国寻找,希望有朝一日能实现心中多年的夙愿

在中国寻亲的这些日子里,光俊明发现当地的教育、医疗水平还比较落后,就拿出自己积攒多年的存款,先后在山西运城,创办了好几所学校和医院,帮助家乡的老百姓和孩子,接受好的教育和医疗。

光俊明很小就因为战乱,被迫离开家乡。他一路颠沛流离,辗转万里,见识了战争的残酷,经历了无数次生离死别,还做了两次俘虏,可以说是一路坎坷,一路艰辛。

但他并没有因为身处逆境而变得情绪低落,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迅速适应新的环境,很好地融入到新生活中去,最终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光俊明或许这一辈子很难再与母亲和妹妹相见,实现心中埋藏已久的夙愿,但他这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对祖国的爱恋之情,仍然值得所有人学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