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测是否应按季度开展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测是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对生产建设项目开展防治责任范围、施工扰动、取土弃渣、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果等要素开展遥感解译、信息提取和成果分析的技术手段。
一、行业相关文件要求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规程(试行)》(办水保〔2015〕139号):占地100hm² 以上的点型项目,平原区20km以上、山区(丘陵区)5km以上的线型项目应增加遥感监测手段,遥感监测要求应在施工前开展1次,施工期每年不少于1次。
《水利部关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的通知》(水保〔2017〕365号) :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报告示范文本》附图中要提供“项目建设前、后遥感影像图。
根据以上两文件,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测行业频次要求:施工前开展1次,施工期每年不少于1次,完工后开展1次。
二、遥感监测频次分析
1.按年度开展
139号文提到的“遥感监测施工期每年不少于1次”,即施工期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遥感监测。
受南北方气候气象条件影响,生产建设项目监测卫星遥感影像的选取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南方地区,受汛期多雨天气影响,云覆盖量较大,可用影像较非汛期少。在北方地区,冬季开始较早,11月至次年3月,雪覆盖较多,该时段多数卫星影像无法使用。综合分析,按年度开展遥感监测,北方地区遥感影像可用时段更多。
按年度开展遥感监测,遥感影像时段根据年度项目施工进度,一般选择当年三、四季度,三季度植被条件较好,主要表现项目植物措施实施情况,四季度主要表现年度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完成情况。
卫星遥感影像反映的是卫星拍摄时间点下的项目状态,仅是阶段性项目施工情况,不能表现当年内多时段项目进展,无法对比年度内的情况。如大型项目土建施工高峰期,需获取更多时相遥感影像,掌握项目施工进展,按年度开展遥感监测不能满足高频次监测要求。
施工后期、试运行期的项目,水土保持各项措施已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可以按年度开展遥感监测。
2.按季度开展
按季度开展遥感监测,可更详细地反映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进展情况。
根据监测规程要求,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按季度提交监测成果,一般是以季报形式提交。如果遥感监测可以按季度开展,与季度监测成果形成补充,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季度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情况。
当前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委托费普遍不高,第三方监测单位对于引入新技术手段开展监测,选择往往比较谨慎,按季度开展遥感监测增加了技术单位的成本,小型项目往往无力负担这部分成本。
3.按月度开展
大型水利水电类、交通类项目,土石方挖填施工扰动频繁,按监测技术规程要求,须按月或按旬开展监测工作,按季度开展遥感监测已不能满足要求。对于项目监测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危害易发区域,已开展驻场监测的,高频次遥感监测可及时辅助监测人员提前识别风险,提前做出应对措施。
当前国内外高分辨率卫星数量非常多,基本可满足突发事件的遥感监测。对于暴雨或突发气象灾害、地质灾害事件引起涉及的生产建设项目监测,有条件的技术单位可以采用事件发生前后时间段的高分卫星影像,直观了解前后两期或多期项目现场对比情况,为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和灾害性监测提供及时可靠的支撑。
遥感监测按年度、按季度开展对照表
三、总结
选择按年开展遥感监测还是按季度开展遥感监测,要综合考虑生产建设项目类型、建设规模、监测成本和第三方对新技术新手段的接受程度。
大中型生产建设项目,扰动范围较大、土石方工程大、弃渣场数量多且有变更,存在水土流失灾害风险隐患的,可按需提高遥感监测频次。
小型生产建设项目,土建施工时间短、土石方量小、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时间集中,已处于建设后期或试运行期的,可按年开展遥感监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