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北往事:夺麦
鲁北传统文化原创作品
第234期
鲁北往事:夺麦
进入六月份,就到了三夏季节。所谓三夏,就是夏收、夏种、夏管。俗话说,争秋夺麦。人们开始为收割小麦作准备:碾场、撒草腰子,镰刀也要准备好。
这段可是铁匠的黄金时候:“想要挣钱,申锄打镰。”那铁匠们这时会下乡来,在路边支起烘炉,叮叮当当的忙起来。
记得那时候,每个生产队都有一个大场院,有二三亩地大,收上来的庄稼全都放在那里。秋天的玉米还好说,队长一声吆喝,全队的老少都会聚集到场院里,开始扒玉米皮。玉米棒子晒个半干,队长再一声令下,男女老少又一起尅棒子。晒干后,按照人口和工分多少,再分给各户。
一年来,最忙的季节要数麦季了,忙着收割,又要忙着种玉米,还要管理好自家的自留地。
早时没有收割机,就靠着“弯弯勾直一张镰,割了庄北割庄南。”
农民就拿着一把镰刀,腰里挂一把草腰子。割小麦时先把草腰子放在地上,割一把就放在草腰子上面,够大了就捆起来。我看到,那些大人们割一大把,直起腰喘息的机会,用麦秸缠一下,接着再割,一个麦个子三把打底,两把做腰,一把封顶。最后这一把,用镰刀勾着,往下一按,然后放下镰刀捆起来。
麦收时节天气炎热,干活的人们出汗多,喝水也多。那时候,都是用水嘟噜子或者水壶带到坡里去,渴了喝上几口。
一位姓李的老汉,六十多岁了,也跟着割麦子。他喜欢说笑话,和年轻人合得来,因为他比年轻人高一辈,说起话来都带上个“脏”字,年轻人也不怪罪他。他喜欢喝茶,每天都是在水嘟噜子里面,放上点儿茶叶,还装在一个书包里提着,割麦子的时候放在地头上。有些年轻人趁他不注意的时候,悄悄地把他的茶水喝干了,等他去喝的时候,里面已经全没了。他开始骂骂咧咧:“哪个儿子把他爹的水喝干了,也不留一点,我白养了这么个不孝顺的孩子。”年轻人听了,哈哈大笑。
一连三天,都是这样。第四天,他又提着那个书包,放在地头上。有个年轻人趁他不注意,悄悄打开书包一看,笑滚了堂。原来书包里是一把尿壶。
休息的时候,李老汉拿出壶来,对年轻人们说:“来,大家喝茶。”年轻人看了哈哈大笑,他就自己慢悠悠地喝起来。
原来,他看到年轻人和自己闹,就买了一把新尿壶盛水。从此,再也没人喝他的茶了。
扬场首先要看风向,没有风不行,风大了也不行。如果是东风或者是西风,扬长的时候就要南北着扬;南风或者北风,那就要东西着扬。
但见,一个人手拿小簸箕,站在那里,一个人拿着木锨。拿木锨的人铲起一锨放在簸箕里面,扬场的就往远处扬去。用的力气要均匀,用力大了,麦粒会蹦到很远的地方,用力小了会落在跟前。扬一簸箕,他连看都不看把簸箕往后一伸,拿锨的再铲一锨放在簸箕里面,接着再扬。那些熟练的人,无论是拿锨的还是扬场的,都连看也不看,一下接着一下,配合默契,很有节奏感。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现在全都用联合收割机。人们拿着口袋站在地头,只管装粮食就行了。
用碌碡打场已经成了历史,那碌碡也不见了。但是,只要一提起打场,打场时那碌碡“吱吱呦呦”的声音,好像又在耳边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