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分享:我这样做算是体罚吗?
题图是今天Martha发给我画的盘子、她画的碗以及森林拾光者的花瓶
(选择这个题图是因为我迫不及待要炫耀一下啦哈哈,虽然🌈不明显)
写给正在阅读GEO的你,
这篇推送的附图承接昨天对于“体罚”内容的讨论,由于这是比较敏感的话题,我想将我所学到的研究伦理也应用于此,所以除了我自己的观点,其他人的观点和分享我都做匿名处理。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研究伦理的意义是什么呢?在于保护你的研究对象免于任何可能给TA带来的风险与伤害。我不希望因为参与讨论敏感的话题,而使得TA因为自己的观点被不知轻重敲键盘的陌生人批评指责。这就像做研究的时候,参与研究的人是因为信任研究者会保护好自己的隐私,也会尊重自己的观点,才会参与到这项研究中来,如实表达自己的观点。
研究者有义务保护好自己的研究对象,我想延伸到我的公众号上,就是我作为公众号的创始人和主要运营者,也有义务做到所有我能做的保护好愿意通过GEO分享自己观点和想法的人。
我也希望在GEO参与分享的人能够得到这样的保护。所以我正好借此机会正式声明:从今以后,任何通过GEO分享的有争议内容,一律按照匿名处理。除非你特意再三强调一定要自己的姓名和学校被提及,你的个人信息都不会从我这里被泄漏出去。
你可能在想那最好的方式不是我也不知道你是谁吗?这样只有你自己知道这是你的观点。我觉得不是。这样的保护系统和完全匿名发言其实还是有一定差别的,而且正是这个差别才使得GEO可贵。
现在这个世界有很多可以发声的平台,微博热搜可以分分钟在变。但你之所以选择GEO来看待这个世界,在一定程度上是选择了我,是信任我能够如实地转述你的观点,同时给你一定的回应。而我是无法对着一片漆黑作出任何回应的,就像我们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可以谈很多是因为彼此相对有些熟悉,而且不必有太多顾忌。
我希望GEO可以起到的也是这样的功能,只是这个“朋友”关系有点“内容限定”,我们聊的内容是和地理、教育有关的,而不完全是着眼于个人。那我在了解到你的实际情况后,我是可以给到你更多回应的,而不只是一个人工的中转器。
而且万一将来有人盗用你的观点,你又不便出面,我也可以作为一个证人来帮你澄清,但又不用暴露你的身份。
再换个角度来说,作为研究者要了解研究对象是为了确保自己的数据来源是可靠真实的。我要知道分享者是谁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我分享的是真人真事。当然可能还是可以编个故事,造个身份,讲个奇怪的观点。
我不齿这样的行为,但也知道有这样的可能性。我认真对待的人和事情,对方可能只当作是一个笑话或茶余饭后的谈资。尽管如此,我还是倾向于抱有一颗积极的心,相信乐于分享的人一般来说都把这事儿看得有点价值。
毕竟时间是有限的嘛~无论你是世界首富、国家元首,还是流浪汉、建筑工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
到这里做个一句话总结:
在GEO分享的话,相信我会保护你的个人信息,如实分享你的观点与思考,但前提是我得知道我在保护的是谁。
陶理
2019.10.05
于伦敦
下面是今天的匿名分享:
最后做个预告:
明天分享陶理经历过的体罚以及反思,会结合我最近读的一本书 The testaments来讲。
来个彩蛋:
我还没拿到实物,所以依然是Martha拍的~
虽然高糊,但应该看得出我画的是地图吧~
我还点了一个小黄点表示Taunton在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