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光荣 胸痹心痛的治疗经验
二、对胸痹心痛的治疗经验
孙老认为,胸痹心痛病的诊断要重视心电图的结果,主要是防止急性心梗的漏诊。胸痹心痛要区分是心脏本身的问题,还是胃脘疾病导致胸前区不适。这关系到治疗方向。
治疗本病,孙老常以自拟经验方——孙氏胸痹汤为基本方,加减化裁。
【基本处方】
生晒参10g 生北芪15g 紫丹参10g
麦门冬15g 法半夏6g 广陈皮6g
五味子3g 灵磁石10g 生甘草5g
本方化裁于古方生脉散。李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卷中·暑伤胃气论》中提出:“圣人立法,夏月宜补者,补天真元气,非补热火也,夏食寒者是也。故以人参之甘补气,麦门冬之苦寒泻热补水之源,五味子之酸清肃燥金,名曰生脉散。孙真人云: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之气,亦此意也。”近人广东名医区少章将本方加黄芪,组成区氏复方生脉散,用于阳气未充,阴血未长,禀赋薄弱,血气不和者。孙老在复方生脉散基础上依功能加入化痰、镇心的药物组成孙氏胸痹汤。通过化裁,将用于治疗暑热伤气的生脉散,组成治疗胸痹的妙方。方中以“生晒参、生北芪、紫丹参”益气活血为君;以“麦门冬、法半夏、广陈皮”泻热化痰为臣,以“五味子、灵磁石、生甘草”敛阴镇心、调和诸药为佐使。
此方不仅用于治疗胸痹心痛,凡心脏疾患诸如不明原因的胸闷、窦性心动过速、房颤、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均可加减使用,并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随症加减】
胸闷者,加全瓜蒌、薤白头,甚者加檀香木;
血瘀明显者,加川红花、桃仁、赤芍药;
胸痛偏于气分加延胡索,偏于血分者,加生蒲黄、田三七;
有心阳不振者,加少量川桂枝,通常为3~5g;
有心气不足者,加云茯神、炒枣仁。
三、验案举隅
王某,女,65岁。
初诊(2012年3月27日):胸憋7年。患者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胸憋,反复发作。在多家三甲医院经心、肺等多项相关检查,均无明显异常,诊断未能明确,曾先后怀疑“冠心病”“哮喘”“抑郁症”等疾病,经多种药物治疗,也无明显好转。刻下见:脉沉迟,舌淡紫,苔少,自觉心悸,稍动则胸憋,自觉有股气往胸部上窜,伴有乏力、头晕、头胀、耳鸣、口干、鼻干、阵发性咳嗽,自汗,纳可眠差,大便不成形,小便清长。血压150/90mmHg。
既往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平素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利尿剂类降压药,但控制不佳。
中医诊断:胸痹,气阴不足证。
处方:
西党参10g 生北芪10g 紫丹参12g
麦门冬15g 五味子3g 灵磁石10g
云茯神15g 炒枣仁12g 川桂枝3g
制首乌12g 明天麻10g 浮小麦15g
款冬花10g 炙紫菀10g 生甘草5g
龙眼肉10g
14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二诊(2012年4月27日):脉迟细,舌淡红苔少,服前方后,自觉心悸、胸憋好转,以前稍动则胸憋,现在爬一层楼才感觉胸憋,自汗、乏力。血压154/90mmHg。
西党参12g 生北芪12g 紫丹参12g
麦门冬15g 五味子3g 灵磁石7g
云茯神15g 炒枣仁12g 川桂枝3g
石决明15g 川杜仲12g 川牛膝12g
制首乌12g 明天麻10g 浮小麦15g
款冬花10g 炙紫菀10g 生甘草5g
14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三诊(2012年5月16日):脉弦少力,舌红,苔花剥。胸憋明显好转,自述快走约400~500米时,才感觉胸憋。体力略差,口舌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