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已经消失的上海小弄堂里,曾来过《风声》里顾晓梦的原型

徐家汇商圈和居民区交界的地方,曾有一条叫做“赵巷”的弄堂。

从上世纪20年代起,一批革命者聚集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红色的足迹。

当年的徐家汇赵巷

如今已变成高楼大厦

近日,新民晚报与新华传媒联合发起的“寻找100份红色记忆”主题征集活动收到一份投稿,揭开了这段尘封多年的历史。

一张手稿

这份投稿来自上海图书馆,是一份左联女作家关露于1957年写下的回忆手稿。

关露手稿

很多人听说关露的名字,是通过谍战电影《风声》中以她为原型的“顾晓梦”一角;

电影《风声》里

周迅饰演顾晓梦

或者是关露创作的电影《十字街头》主题曲《春天里》。

关露创作的《春天里》歌词

但鲜为人知的是,她曾与赵巷有过一段不浅的缘分。

赵巷本因赵家人聚居而得名。

上海图书馆原副研究馆员赵景国,就是曾住在赵巷10号的赵家人。

赵景国

他介绍,1933年,关露为积累创作素材,请同事查阜西将他的小姨子、底层女工徐鸿介绍给她作为采访对象。

当时徐鸿就租住在赵景国家的一间小屋里。

面对突然到访的关露,徐鸿有些疑惑:“这样才貌双全的女青年,为什么要不辞辛劳到这里来与我们穷女工交朋友,教我们文化,讲革命道理?”关露回答:“我的青春活在苦难的工人之中!”

(左)关露

(右)徐鸿

这番肺腑之言温暖了徐鸿的心。

一位思想进步的知识分子,和一位饱经苦难的底层女工,就这样在赵巷成为挚友。她俩情同手足,同睡一张床,同盖一条被,常常彻夜谈心到天明。

在关露的帮助下,徐鸿开始阅读革命读物,接受进步思想。

徐鸿与柳湜

不久,住在赵巷5号的革命青年、赵家人赵子云筹办识字班,关露和徐鸿热心帮忙,革命的种子便在赵巷生根发芽。

一种信仰

抗战时期,赵巷位于租界和华界交界处,各方信息鱼龙混杂,又由于家族式的扩建,这里地形复杂,很适合隐蔽工作的开展。

所以,赵巷成了许多像关露、赵子云这样的革命者的活动据点。

赵子云(前排左二)

住在这里几百年的赵家人,在见证革命者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之后,一部分加入了革命者的行列,另一部分则成为了他们最好的掩护。

上海解放前夕,住在赵巷19号乙三房的地下党员赵维龙,成了敌人抓捕的对象。

当敌人来到赵巷10号附近,问赵维龙住在哪时,邻居见势不妙便抄小路跑去给赵维龙报信。

赵维龙的哥哥面对盘问沉着冷静,带着敌人在赵巷错综复杂的小路上兜圈子。

等他们最终来到赵巷19号,赵维龙已然销毁文件、跳窗逃走了。

投身革命的赵巷人

(左起)赵维龙、赵维南、赵钰龙

那时候的赵巷人和革命者

在心里拧成一股绳,

很多人虽然没有直接投身革命,

但都会在关键时刻站出来,

与敌人周旋,保护革命者。

这样动人的故事数不胜数,

值得我们去挖掘。

一段记忆

1999年,赵巷整弄动迁,那些红色故事似乎也要随着四散的赵巷后人们远去。

如今在徐家汇已经难觅赵巷踪影

然而,赵景国决定要找回这些记忆,因为他曾受到三次触动。

第一次是1975年,曾经以中央上海市文委委员身份在赵巷活动的艾寒松回上海养病,他在自己曾住过的赵巷7号“密室”里,与赵景国交谈了整整3个小时,尤其是他将狱中传出的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手稿交给鲁迅的经历,让赵景国印象深刻。

(左)艾寒松夫妇

(右)《可爱的中国》

第二次是1982年,赵子云偶然得知赵景国在上海图书馆工作,便和他聊起了当年组织蚂蚁社、建设蚂蚁图书馆的经过,也让他深受触动。

《蚂蚁》革新号

第三次是1992年,已经定居武汉的徐鸿出版了一本革命回忆录《“阿妹头”自述》,需要负责上图宣传工作的赵景国进行宣传。在这本书里,赵景国了解到更多革命故事的细节。

徐鸿旧照

一段段令人热血沸腾的革命故事让赵景国深受震撼:“原来我出生、长大的地方发生过这样的事!”

于是,赵景国下定决心,从整理族谱开始,辗转各地寻访赵巷后人,还邀请多位专家从学术角度把关,终于将这份属于赵巷的红色记忆抢救了回来。

赵景国

“我们如今的生活,不是凭空而来,是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作为赵巷后人,我有责任帮大家寻回、铭记这份珍贵的红色记忆。”


新演艺工作室

作者:吴旭颖

编辑:小开

图片:受访人供图,部分源自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