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进入流行季 5岁及以下孩子要小心专家:谨记科学预防三字诀 勤洗手不聚集打疫苗
四月伊始,春暖花开。随着户外气温逐渐上升,出行越发舒适的同时,细菌、病毒也蠢蠢欲动。尤其是让宝爸宝妈们头疼的手足口病,自四月起至七月也迎来发病高峰期,进入春夏季流行季节。省疾控中心专家提醒,手足口病传染途径较多,低龄儿童发病后得重症、死亡的风险更高。如患上手足口病,皮疹不能代表疾病的严重程度,不能以皮疹定轻重。家长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早发现、早治疗。
5 岁及以下儿童为重点人群 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染的?专家表示,患者和 隐性感染 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病毒在患者的口咽、鼻咽,肠道复制,在皮肤起的疱疹里也有。所以,呼吸道分泌物(鼻涕)、口水、大便、皮肤的疱疹里面都有病毒。 肠道病毒 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这些含有病毒的物质接触过的地面、墙壁、玩具可能有病毒附着,当然也有传染性。
当健康的孩子经口摄入这些病毒,比如玩了有病毒的玩具之后吃手;或者跟患病的小朋友接触碰到了皮肤上的疱疹,之后吃手;或者直接舔到有病毒附着的玩具,都会导致发病。另外,部分病毒可以经过呼吸道传播。由于人对人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另外,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托幼机构等易感人群集中单位容易出现暴发。
儿童体温38.5℃大于3天 伴嗜睡、呕吐等需立即就医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患上了重症手足口?得了手足口病,家长又该怎么办?专家表示,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是普通型,属于自限性疾病,就是不用治疗自己也能好,家长不必过于惊慌,只要做好对症处理,缓解宝宝不适后,等待疾病消退就行了。而对于重症的手足口病,家长识别出症状后应立即送医。
需要注意的是,当孩子体温大于38.5℃并持续超过3天,出现嗜睡、呕吐、头痛等表现,有时会伴有肢体抖动、站立不稳或肌阵挛(就是肌肉在抽搐),或出现心衰前表现,如呼吸和心率增快、四肢发凉、出冷汗,摸着 皮肤湿冷 等症状,提示孩子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重症病例,需立即送医治疗。
科学防护三字诀:勤洗手、不聚集、打疫苗
怎么预防手足口病呢?专家提醒,首先要学会有效洗手,洗手对预防手足口病非常关键。对于较小的宝贝,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 洗手液 等洗手;对于大一点儿的孩子,教会孩子使用七步洗手法。平时使用肥皂洗手就行,在怀疑接触病人后也不要使用酒精基的洗手液,可以选择使用肥皂或者含氯的洗手液洗手。
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 1 周内同一班级出现 2 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同时,建议6月龄之上5岁以下的孩子接种疫苗。越早接种对孩子的保护作用越好,建议最好在1岁前完成接种。 (记者 王江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