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之间,匠心传承
最东方的连接方式——榫卯
一榫一卯之间,一转一折之际
沉淀留传,屹立千年
......
榫为阳、卯为阴,阴阳相生。
榫卯是中国智慧的产物,外观四称,含而不露,透着儒家的平和中庸;内蕴阴阳,相生相克,以制为衡,闪耀着道家思想的光辉。
神奇的榫卯,整套家具甚至整幢房子不使用一根铁钉,却能使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堪称一种奇迹。
无论是江南的苏杭园林还是北京的皇宫大院,传统中式建筑大部分采用木结构。在木结构中,有一种大木结构,也就是榫卯工艺。
利用木结构将木架锁死,榫卯技术盖一座大殿真的可以不用一颗钉子。现存最早的卯榫辽塔,已经存在千年了不倒、不烂。这些由榫卯结构建造的古建筑,仍一直在幽微之处静静地散发着中国古老智慧的光。
榫卯之美,本应传承千年
榫卯结构,如同浩瀚的汉字,变化万千,耐人寻味。它从宋代开始愈趋成熟,自宋历明,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发展,每个名称的榫头卯眼,在制作中根据外观的造型不同,又可以派生出多种榫卯。然而,这种沉淀了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凝聚了老祖宗无数智慧结晶的的榫卯结构却面临着传承危机,近些年在泛滥的快餐文化侵蚀下,年轻人对传统榫卯工艺所知寥寥。
与此同时,在瑞士的苏黎世,有一座依靠榫卯工艺建造的木质结构建筑赫然屹立。其凭借独特的全木榫铆结构,上下7层没用一颗螺丝,一滴粘合剂,却依然巍然不动。这在看惯了钢筋混凝土的西方人眼中,简直就是一座建筑奇迹。
作为中国古建筑精髓的榫卯结构,中国早在7000年前就发明并开始应用。而这种工艺在传到日本后,被日本工匠一代代传承改进,称为“河合继手”。瑞士这座Tamedia:媒体大厦,就是由熟稔“河合继手”的日本建筑师坂茂设计完成。
卢梭说:“工匠是最正直最古老的职业”。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就非常重视和培养匠人,“匠人”在日本被称之为“职人”。职人不仅有学徒制度,还有子承父业的形式,数代人只做一件事,父传子、子传孙的方式延续着传统工艺的传承。他们严格恪守祖上留下的每道工艺要求,坚持以传统技法与现代审美相融合到日常生活中,穷其一生,花费毕生心血。这种坚守和重视文化传承的态度,这也正是璞睿所推崇践行的传承精神。
匠心设计,只为传承
榫卯,被称为“巧夺天工”的中国古典智慧,是中国传统木艺的灵魂。所谓“无榫卯,不红木”,在红木家具上几乎用到了所有的榫卯种类,其工艺之精确,扣合之严密,间不容发,天衣无缝。璞睿以浓厚的文化积淀和现代创新的设计手法,将榫卯工艺巧妙应用到红木空间里,寥寥数笔,就让更多人从一榫一卯中体会传统技艺的魅力,品茗一番“清雅与时尚共生,含蓄与精致并存”的别致。
写不尽一溪云的缠绵,画不出一风月的风骨,真正的传承艺术不限在诗里,也不限在画里,璞睿匠心传承,旨为更多后代延续这千年的灵魂技艺。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于璞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为作者独立观点,仅用于学习交流,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请留言联系小编,将及时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