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吼后离家出走的大宝,心里在想什么?
2020托德学院
「天生爱阅读」计划
我是Tina老师
童书编辑+儿童心理咨询师
如果你家有两个孩子,
他们争风吃醋、抢夺资源的场景,
你一定不陌生。
你会怎么做呢?
你可能会苦口婆心教育大宝:
这有什么好吃醋的?
你是大孩子了,要让着妹妹。
生妹妹是为你好,你将来有个伴!
道理说了一遍又一遍,
显然,没什么用。
为什么呢?
因为嫉妒是人的天性,
如果你不理解、不接纳,
那么,你做的一切,
都是在想方设法消灭孩子的嫉妒心,
你将永远无法抚平大宝的情绪,
甚至为将来子女们的反目成仇,
暗暗埋下种子。
带孩子一起读这本书,
你会更懂他的心。
▼
《彼得的小椅子》
作者:(美)季兹
明天出版社,2008年版
自从妹妹出生后,
彼得的生活发生了很多变化。
他小时候的摇篮、婴儿床,
都被重新油漆成粉色,
因为要给妹妹用。
他玩的声音稍微大点,
妈妈就来警告他:
“嘘!小声点儿玩,
家里有个小宝宝呢!”
彼得很不高兴:
什么都是妹妹的!
你们心里都没有我!
他决定带着自己心爱的小蓝椅,
离家出走,
趁它还没被漆成粉色之前。
走到门口有点累了,
他想坐在小蓝椅上休息下。
没想到,
他已经长高长壮了,
心爱的小蓝椅再也坐不进去。
他意识到,
嗯,我长大了!
这时,他听到妈妈熟悉的声音:
“小彼得,今天午餐有特别的菜,
你要不要回来一起吃?”
彼得心里一动,
他决定放弃“出走大计”,
溜回家吃饭。
顺便跟妈妈玩一个“躲猫猫”的游戏,
让妈妈重新发现自己。
故事的结局很温馨。
彼得坐在大人的椅子上吃饭。
他主动对爸爸说:
“爸爸,我们一起把小椅子
漆成粉红色的,给妹妹坐吧!”
每次我推荐这本书时,总有些家长不理解:
“为什么小彼得突然转变态度呢?他爸妈好像什么也没做?”
我们来仔细看看故事里隐喻的3个细节:
1. 离家出走时,小彼得带走了一张小时候的照片。
2. 小彼得发现椅子太小了,自己坐不下了。
3. 小彼得想通以后,没有直接回家,而是跟妈妈玩“躲猫猫”游戏,让妈妈来找他。
这3个细节特别有意思。
首先,带走小时候的照片,隐喻小彼得很怀念小时候父母的100%关注。
弟弟妹妹出生后,大宝特别害怕失去父母的爱,甚至把二宝当做抢走爱的假想敌。这叫做“同辈压力”,是孩子自我评价的重要来源。他们承受不了这种压力,唯一能做的就是奋力反抗,维护自己爱的权利。
同样,第三个细节里的“躲猫猫”游戏,也是隐喻小彼得非常需要父母关注,他用游戏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渴望。
这并不是告诉我们,小彼得是个心胸狭窄的孩子,父母要把他教好。
而是在一再说明,嫉妒就是人性。只要心智正常的孩子,都会嫉妒。
嫉妒无法消除。父母必须面对它,接纳它,同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嫉妒会长期存在。
既然嫉妒无法消除,难道父母可以无视它的存在吗?
当然不是。你可以安抚孩子的情绪。平时多跟大宝传递安全感,告诉他:
妈妈陪你的时间少了,你心里有点委屈,对不对?感谢你的宽容,希望你永远不要担心,爸妈会一直爱你的。
或者,给大宝设置一些专属的特权,比如,每晚单独给他讲个故事,让他拥有单独跟你相处的时间。
另外,还可以用一些方式,让大宝发现自己长大了。比如,邀请他参与到小宝的喂养过程中来,而不是让他把“二宝出生”和“我被迫离开”联系在一起。
这也是前面第二个细节提到的,小彼得转变态度的关键,是他发现自己坐不进小蓝椅,从而得出结论:我长大了。
当然,不要期望你说一次就马上有效果。但至少你的语气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他们也会从你的思维中慢慢学会体量父母。
即使嫉妒感仍然存在,他们也感觉被理解了!
这就是面对嫉妒的最佳良药!
(节选自托德学院VIP俱乐部课程)
「天生爱阅读」推荐绘本:
2020托德学院「天生爱阅读」计划
我们备了一份超级大礼包
帮你的孩子6岁读完1000本书
限额200份,扫码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