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不发脾气,让孩子笑着“听话”?
CBST,全称为
Cognitive Behavior Social Training
脱胎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思辨法
是认知行为疗法的延伸
托德学院的CBST社交思维训练
旨在通过5组逻辑字词
教父母用游戏化的方式
提高孩子的社交力和情商
托德学院最经典的
“CBST社交思维法”又开讲啦!
开讲几期以来,
我常收到这样的留言反馈
↓↓↓
一点都不意外。
虽然大家相信CBST很有用,
但做父母的,永远在担心——
孩子根本不按套路出牌,
怎么办?
甚至有些父母认认真真操作了,
却每次都受挫!
老师设计的CBST对话,
明明是这样和谐完美
↓↓↓
宝贝怎么啦?——小明抢我玩具!
你感觉怎样?——我生气!
你打算怎么做?——去找他要回来!
好的,妈妈陪你!——嗯嗯好的!
可今天我试了下,
画风歪成了这样
↓↓↓
宝贝怎么啦?——小明抢我玩具!
你感觉怎样?——不知道!
你打算怎么做?——不知道!
问你什么都不知道!
不知道拉倒!
我不管了!
(进入一场新的训斥……)
一来二回,你们可能会得出结论:
CBST对我家孩子根本没用!
算了算了!
这个时候,Scott老师就要来打打气了!
不是CBST没用,
是你的心理预期不正确!
你是不是认为:
①只要用了CBST对话,孩子就会乖乖听话。
②CBST是改变孩子,我们自己不用改变。
③只要我用对了方法,一次就会见效。
No No No,
以上三点,都是错误的预期。
CBST不是让孩子听话的工具,
它最大的用途,
是改变你和孩子的沟通模式,
让孩子自主思考。
CBST是系统方法,是回合制。
千万别指望一步到位。
尤其遇到实际矛盾冲突时,
情况会复杂得多。
如果平时缺乏练习,
孩子不理解你的发问是为了帮助他,
甚至误以为要追究责任,要骂他,
这才会一味抵触,
像刚才那个例子里,
什么都说“不知道”。
所以,最好在平时,
不涉及具体冲突时,
多套用公式,进行练习。
让孩子熟悉字词游戏,
搞清楚了事物的逻辑关系,
等到冲突出现之后,
灵活运用,就会生效。
👇
来自CBST往届学员妈妈的感受分享
(注:CBST是ICPS的升级版本)
育儿情景
大宝打小宝,小宝哇哇哭。妈妈闻声赶来,大宝怕挨骂不承认是自己打的,撒谎说是小宝自己摔的。
这时,你会怎么说?
用CBST怎么看待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