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画里的清明节,春天里的诗情画意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一开始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 《清明上河图》局部   张择端 北宋

明本《清明上河图》局部

农历三月正是草长莺飞的明媚春日,清明节正处仲春与暮春之交,脱去冬日的寒意,正是赏花踏青的最佳时节。所以,从唐朝开始,清明节就成了法定节假日,甚至到了唐肃宗时代,皇帝决定把寒食节和清明节假期从4天延长到了7天,历史上第一个“黄金周”就这样诞生了。
▲ 中国古代风俗百图·唐·内宴冷餐

扫墓祭祖

▲  唐 · 祭扫

寒食祭扫冢一堆,风吹旷野纸钱飞。

黄泉不知生人泪;暮雨萧萧惆怅归。

寒食禁火,祭奠先人。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  宋 · 担酒上坟

骑驴担酒祭祖坟,一路春光满眼新。

道旁关扑掷得顺,竿挑利物好夸人。

南宋杨万里有《三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十绝句》诗,当时上坟已由祭扫变为带食盒酒具到郊外踏青的活动;而路旁许多卖粉捏孩儿、象生果子等物的小贩用赌博形式吸引买主,这种赌博称为“关扑”。

▲ 清代 扫墓图

那么,历史上的那些玩咖们,又是怎么过的呢?也许最佳答案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孔子和弟子们探讨人生的志向,众弟子各有所答。曾皙的回答,让人耳目一新:“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简单来说,就是春游踏青。
▲ 《游春图》 展子虔 隋
▲ 《虢国夫人游春图》张萱 唐
▲ 《驭马踏青图》 王振鹏 元
踏青还出现在人际交往这个重要话题中。清明节踏青的前身应该称为野外的交往。春风吹拂着少男少女的心,男女青年春嬉欢会的日子最早在上巳节。因上巳节与清明节时间相近,两个节日的活动并在了一起。清明这天祭玩祖扫完墓之后少女们在自己的右手中指上系一条红线,意为“我在等待意中人”。有才的公子哥尽可以按照自己的才情作诗一首,把情诗系到风筝上,落到哪家算哪家。捡到风筝的姑娘如果真的被才华倾倒,那就算成了一段姻缘。

▲ 《踏青图》

▲ 禹之鼎   《游园踏青图》(局部)

▲ 《春游晚归图》 仇英 明

▲《春山伴侣图》 唐寅 明
当然,除了到处吃吃玩玩,古人们同样还要注意保持自己的身材,避免因为假期的放纵而“夏天徒伤悲”。就好像大家如今约起的羽毛球一样,一些人会去踢球(蹴鞠),射柳,斗鸡,放风筝以及荡秋千等。相比之下,在如今网络时代的人山人海中,人们的劲头似乎远远没有古时来的有趣。
▲ 男男女女大大小小都在积极备战世界杯
▲ 百步穿杨,讲究的就是稳准狠

▲《春山暖翠图》 恽寿平 清

▲ 清 冷枚 《荡秋千》

荡秋千是古代清明节的传统习俗,

所以清明节也称“秋千节”。

▲ 五代 · 荡秋千

▲ 《月曼清游图》陈枚 清
▲ 齐白石-山水春瑦纸鸢图
▲ 王大观-旧京环顾图之残冬京华图--放风筝(细部)
▲ 你有多久没有放过风筝了?

插柳条

▲ 《桃花春柳》 李蝉 清

▲ 《平林散牧图》 王晕  清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 我们不吃肯德基,只斗鸡
在如今这个全球化时代,清明节已然有了它自己的英文名字——Tomb-sweeping Day,或是更为直接的Qingming Festival,其所承担的祭祀家中祖先的职能同样在一些欧美国家有着类似的节日。
墨西哥扫墓节:每年11月2日为墨西哥的“扫墓节”,家家为死去的人扫墓。届时,人们会准备特别的“亡人面包”、骷髅形糖块和已故亲人爱吃的食物及烟酒,作为祭祀供品。举行仪式后,全家人在墓前铺上布,席地而坐,点上蜡烛,边吃喝,边歌舞,作为守灵,通宵达旦。但各地区扫墓的时间不同,有的地区在白天,有的在晚上。
▲ 墨西哥人在墓前守灵
法国万灵节:每年11月1日为法国“万灵节”。这一天,人们赶往墓地,祭奠故人,献上菊花,位于巴黎公墓不远的巴黎公社纪念碑和十多个反法西斯纪念碑,凭吊者最多,献上的鲜花也最多。
▲ 法国人用各式各样的菊花祭奠故人
可以发现,上述的“两款”西方清明节都发生在11月份,即是入冬之际,这也许是源自冬眠安息的思想脉络。在中国,虽然也有“冬藏”的古话,但仍然选择在这个万物复苏生长的季节拜祭死者,也许也不乏有中国文化精神一直秉承的“生生不息”之念于其中。从这一层面来讲,西方同样位于四月份的复活节,也许也正是这么个意味。那么,西方人在四月份都会做些什么呢?
▲ 复活节(Easter),是纪念耶稣基督复活的节日
答案无法免俗——踏青,野餐。沃尔特·利维(Walter Levy)曾在《The Picnic: A History》一书里面写到,“野餐是伴随着近代史而来的,从田园生活到城市生活的转变,村庄没落,城市兴起。”每年的这个时候,如美国华盛顿一般的城市都会举办“樱花节”,吸引了美国东部,甚至美国其它部分的游客们前来参观、游玩。
▲ 华盛顿的樱花
华盛顿的樱花颜色是一色的,淡淡的粉红,开起来是整棵树怒放,不仅每朵每簇在春风的摇曳中,轻盈、柔和,而且一簇簇、一层层绯红争艳的花蕾在万绿春色的相映下,多彩多姿、琳琅满目。在两周的樱花节里,除了赏花,人们还可以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信步樱花树下、在国家广场放飞风筝、还是观赏西南海滨烟火表演,亦或是加入樱花节盛大游行,或是寻一静处野餐,都为华盛顿樱花节平添了许多风情。
“当你去野餐的时候,你其实是想要摆脱平庸。事实上,人们一直幻想野餐能够把自己带离城市,回归到一个更简单自然的生活状态。而这种逃离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似乎更明显。”
那么,在西方的历史中,艺术家们又是如何描绘野餐的呢?

▲ 来自《The Hunting Book of Gaston Phebus》一书中的插画,表现15世纪的法国,贵族们在户外享受盛宴。

虽然人类自诞生以来就已在户外觅食,但是直到中世界的狩猎聚会上,人们才开始特意随身携带大量食物同行。我们现在所理解的野餐是:有目的的在户外自然环境中组织聚餐。而这种行为大概出现在500年前左右。
随后野餐变成一种流行的休闲行为,富人们可以借此消遣时间,而艺术家们通过野餐尽情挥洒他们的对田园生活的臆想。

▲ 弗朗西斯科·德·戈雅(Francisco de Goya)油画作品《曼萨纳雷斯河畔的野餐》,1776年

戈雅的《曼萨纳雷斯河畔的野餐》算是最早用艺术形式表现野餐的作品之一,画中一些马德里中下层工人们在河边狂欢,里面的风景及食物摆设已经很让现代人羡慕了。这幅画是戈雅该系列画作中的一副,目前被收藏在马德里埃尔巴尔多王宫之中。《Food and Art》作者肯尼思· 本迪那(Kenneth Bendiner)认为,早期的野餐绘画艺术除了表现作者对简单生活的幻想,同时也是人们对于皇家浪漫的自我陶醉。

▲ 托马斯·科尔(Thomas Cole)《一次野餐》, 1846

美国风景画家托马斯·科尔在1846年创作了一副相似主题的画作——《一次野餐》(A Pic-Nic Party)。按照布鲁克林博物馆的表述“科尔选择这个主题(野餐),是为了展示一种自然环境与城市文明共存的理想状态。”
但是直到马奈《草地上的午餐》的出现,野餐主题才真正进入艺术的大雅之堂。

▲ 马奈(Edouard Manet)《草地上的午餐》,1862

那时候艺术圈对于描绘女人裸体已经不觉得是一件稀奇的事情,但是让她们置身于现代社会场景之中,还是激怒了不少人。根据耶鲁现代实验室(Modernism Lab)的评价:“传统的裸体形象常被用在神话人物身上,马奈一反传统创作了普通人,甚至于妓女,且不加掩饰,四目相对。篮子里的食物倒在衣服堆旁边,更让人觉得画中的人们不仅是在野餐那么简单。”
“这方面对艺术家们绝对是有吸引力的,似乎在野外用餐能提高你的性欲。像是一种从城市生活中的释放。”——Levy

▲ E·H·谢巴德(E.H. Shepard)《Wind in the Willows》

不仅是成人喜欢野餐所带来的感觉,儿童书也喜欢描绘野餐的场景,英国画家E·H·谢巴德(E.H. Shepard)创作的《Wind in the Willows》中老鼠与鼹鼠就很享受河边的野餐,并在吃掉一篮子食物后伸展身体享受午后的阳光。

▲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马恩河畔的周日》,1938

到19世界30年代,一批著名摄影师开始在闲暇的时候去拍摄那些郊游的人们,布列松的《马恩河畔的周日》就好像是把之前的油画作品搬到了现实生活中。
到70年代的波普运动之中,食物不再是描绘理想生活的道具,而成为讽刺作品的素材来源。“它开始对抗整个历史中食物在艺术作品中的意象,食物不再仅仅代表快乐与愉悦。”——Bender

▲ 班克西(Banksys)——《野餐》,2005

英国著名涂鸦艺术家班克西在现代壁画《野餐》中,直接表现出一种自然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剥离,而这两者在之前的作品中一直试图构建联系。画中野餐的现代家庭被一个狩猎部落包围,两者之间似乎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无论是哪种度过清明节的方式,其背后都有着“生生不息”的思想脉络。敬先人,强筋骨,在与大自然以及亲朋好友紧密接触的同时,无论古今中外,人们终于可以短暂地脱离现在,脱离此刻,进入到一个天人合一、舒缓身心的境地。
(0)

相关推荐

  • 清明节也是情人节,郊游、踏青,恋爱、玩乐都不可少!

    胡赛萌/文 提起清明节,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扫墓祭祖. 在讲究祖先崇拜的中国,祭祀祖宗是国家大事,其重要程度跟军事战争一样重要,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不过,祭祖却并不是清明节 ...

  • 才知道,清明节的习俗与寒食节密切相关,不忘老传统,牢记3不宜

    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传说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 据史籍记载:在春秋时期,晋国宫廷发生内讧,公子重耳为了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 ...

  • 清明寒食将至,“寒食早清明,上坟莫推迟”,今年何时上坟最好?

    今天是公历的3月25日,还有9天的时间到寒食节,还有10天的时间到清明节.虽然寒食节和清明节都是我国的传统祭祀节日,但是由于两个节气相邻的比较近,所以从宋元时期,清明节就已经慢慢取代了寒食节.对于很多 ...

  • 【诗情画意】举杯共醉春天里

    举杯共醉春天里 作者︱古世华 时光悄然,光阴在窗外,一寸寸染白.一场倾城的相遇相恋,诗心在冬日暖阳的诗里诗外走入你的爱,一卷卷相思的墨香慰我心-- 西山丛林葱茏,我在你的时光里守候站成永恒的山川,长歌 ...

  • 国画里的春天,如此诗情画意!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画家们喜爱的创作题材.

  • 「诗情画意」武建维|春天里的冰凌

    作者简介 武建维:山西省古交市人,供职于西山煤电马兰矿.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三晋文化研究会会员.古交市作协会员.古交市诗协会员.西山文联会员. 春天里 的冰凌 这晶莹的冰凌,呈现出一种别样美 春风里 ...

  • 春天里的钩衣《下午茶》

    存了好久的一款,每年都会看好几遍,今年终于成衣... 有时候,很多事情聚集,不知从何起,其实很简单,跟着心走便可,无需选择... 喜欢一些东西,缘起何时不知,但无伤大雅,起起落落之间,存一份宁静美好犹 ...

  • 春天里,踏歌而行!(抒情散文)

    作者:巴山夜雨     编辑:夕阳  QQ:1050184607 我愿做一溪流水,清清流淌,默默思索:我愿做一只秋蝉,抱树自暖,临风而歌:我愿做一只鸿雁,在天地间,轻轻飞翔!沉默着,微笑着,静静地生活 ...

  • 【推荐诗人】张红艳|站在春天里,不说话(外一篇)

    诗人简介 张红艳,笔名小草,1962年出生,黑龙江省依兰县依兰农场,现居住河北省廊坊市,本人热爱生活,喜欢读书学习,是一个在文字海洋里舞蹈的人.平时,喜欢养花,旅游,唱歌跳舞爱好广泛.愿和平台的各位老 ...

  • 春天里,小时的老家,我能经常听到的声音#鸟叫

    春天里,小时的老家,我能经常听到的声音#鸟叫

  • 辛弃疾词里的春天,一颗赤子之心,凋零在春天里

    要论爱国词人,辛弃疾绝对是数上诗人. 他虽生在金国占领的济南,却一心向往故国,年少的他,带兵杀敌,回到南宋. 他一生都渴望收复故土,并为之战斗,却一生都未能实现理想. 他的人生,喜悦悲伤交织.今天来分 ...

  • 曾瑞:春天里给远方的友人写一封书信

    编者语:大学时期,与南飞兄常有诗文唱和,偶或书信往来.文墨之交其淡也如水,其深也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 辛卯年四月九日,瑞白,南飞足下: 仆常窃念,与君识而相知,生之幸也.忆昔寒室共宿,抵枕夜谈,直逾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