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竹”童谣】第1期║这个姑娘是谁?

“方竹”主题童谣(第1期)

1.这个姑娘是谁?

文/菜园公公(贵州)

穿着绒衣出嫁,

脱了绒衣会人。

长得脚粗头小,

身体又白又嫩。

这个姑娘是谁?

她是狮溪竹笋。

(杨茂华/摄)

浅析:这首童谣以猜谜的方式,将“姑娘”描绘得美丽迷人。“绒衣”二字,形象生动的展现了竹笋的外貌特征,一“穿”一“脱”间,令人遐想;而作者笔锋一转,“脚粗头小”“又白又嫩”的形状描写,给人以真实的感受;一问一答揭晓谜底,让人豁然省悟。
建议:“脱了”换“脱去”,更能体现出从竹到笋的“蜕变”;“脚粗头小”的“小”字可用“尖”字更形象;“她是狮溪竹笋”,对于竹笋的生长区域,用狮溪一词显得有点局限,可否从另一个角度表达,比如“大娄山中竹笋”,更好的体现大娄山脉特有这一特色,同时也唱响“大娄山”品牌。

2.有个姑娘叫竹笋

文/菜园公公(贵州)

在家之时,壳壳笨笨。

出嫁之时,干干净净。

媒人打扮,白白嫩嫩,

情人相见,一根不剩。

(杨茂华/摄)

浅析:童谣用对比的手法,将“俏姑娘”待嫁闺中与出嫁之时的形状来了一个大反转,特别是一经“打扮”显现出的美丽,“情人”二字更显人们对竹笋的爱慕之心,让人相见恨晚,一股脑地吞咽下肚。“一根不剩”,可见竹笋的美味,令人享受大快朵颐的快感。叠音词的使用,传神地描写了竹笋的形、情、态,栩栩如生的表达效果非常好,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短短四句,写出了竹笋的生长、采摘、烹饪、食用的过程。朗朗上口,采取了“蒙太奇”手法,全篇拟人化,跳跃灵动,节奏跨度大,传唱中配以各个时段的图片,效果会更好。
“壳壳笨笨”是言土语,应注释一下,否则外地读者会有生造词语之感,不太好理解,建议再斟酌。

3.连住金山和银山

文/王宗伦(贵州)

柏芷山,箐坝山,

万亩竹海山连山。

方竹笋,出深山,

财源滚滚堆成山。

山里人,爱大山,

靠山吃山保护山。

致富路,修进山,

连住金山和银山。

(何伦/摄)

浅析:整首童谣每一句都以“山”字结尾,构思巧妙,语气连贯、铿锵有力,朗朗上口,是一首难得的好童谣!展现了一幅“方竹满山,金银满山”的美丽富饶画卷。
柏芷山、箐坝山是桐梓盛产方竹的两大名山,万亩竹海,气势磅礴,因山连山而财源滚滚;保护大山,连住金山银山,修通致富路是关键。小小方竹出深山,带出了大山的馈赠,带来了经济的腾飞,突显了桐梓县方竹“一县一业”主导产业让群众脱贫致富的优势。这首童谣描绘的现状正好契合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赞颂了桐梓念好“山”字经,做足“竹”文章,打好“生态”牌,既守护绿水青山,又收获金山银山的成功之举。

4.品尝竹笋宴

文/陈冲(贵州)

竹笋宴,道道全,

色香味美个个馋。

桌子边,坐满满,

一边吃来一边赞。

最后只剩空盘盘儿。

作者系桐梓县灯塔小学教师

图为桐梓“竹缘”推出的“全笋宴”,曾在中央电视台美食栏目报道

(戴晓军/摄)

浅析:短短五句童谣,诵读起来朗朗上口,符合此次“方竹”童谣短小浅显、通俗易懂的要求。一桌人围坐一起品尝全笋宴的幸福感爆棚,“色香味美个个馋”让人直咽口水,可见竹笋宴的魅力。
“最后只剩空盘盘儿”让童谣的主题得到了升华,作者在赞赏一桌美味佳肴的同时,更在倡导文明餐桌“光盘行动”,倡导大家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5.方竹产在大娄山

文/韩元开(贵州)

方竹笋,鲜又鲜,

方竹产在大娄山。

大娄山,美名传,

盛产方竹纯天然。

纯天然,营养好,

益寿延年又美颜。

又美颜,又润肠,

人人夸赞素食王。

作者系桐梓县花秋镇童谣爱好者

(何伦/摄)

浅析:这是一首连珠体童谣,“顶针”修辞手法的应用,随韵接合,易唱易记,能够促进孩子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内容涵盖广泛,既有对方竹笋的品质、味道、功效的赞誉,又对“大娄山方竹”这一品牌进行了很好的宣传。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给人以美感和愉悦。

6.我的心里话

文/李进才(黑龙江)

大山是我家,

我是山里娃,

山泉养我神,

山土育我大。

身板尖又挺,

身穿粗衣褂,

别看我土气,

肌肉很发达。

有我散清香,

营养人人夸。

我是方竹笋,

快来我的家,

桐梓敞怀抱,

迎你娄山下。

作者系穆棱市退休干部

(何伦/摄)

浅析:押韵上口,易读易记易表演,较为形象地表达了方竹笋的外形与内在品质。不足之处在于比喻略显抽象,不够生动新颖,成人味有余,童真童趣不足。

7.方竹笋

文/雍忠毅(贵州)

方竹笋,世间稀,

大娄山上枝连枝。

不自吹,不显摆,

皮薄肉嫩真好吃[qī]。

作者系桐梓县狮溪镇黄坪小学教师

(何伦/摄)

浅析:句式结构有童谣的特点,押韵适宜朗诵。句与句之间联系不是很紧密。比如“世间稀”,稀在何处,有悬念,引人入胜,可接下来的枝连枝,就有点软弱了,读着不过瘾,有被忽悠的感觉。“不自吹,不显摆”之后也没有交代,有断崖的感觉,给人以缺乏逻辑性的别扭。

8.我为方竹笋放歌(组章)

注:狮溪方言说唱

文/娄义会(贵州)

(1)采笋歌

八九月,飘落叶,

山上山下无人歇。

要问他们忙啥子,

掰[bān]笋运笋等不得[dié]。

(2)剥笋歌

一把笋刀七寸长,

对准岔口几声响,

嘶-嘶-嘶-

笋壳张张似月床。

笋尖搭在二指上,

哗-哗-哗-

笋子瞬间没衣裳。

(3)烘笋歌

一张薄膜一口锅,

一煮笋子一大摞。

水汽蒸得竹笋爆,

钩起就往炕上撂。

青杠[gāng] 煤炭火力强,

千万不能加硫磺。

 (戴晓军/摄)

(4)吃笋歌

方竹笋,好吃不[bó] ,

清蒸爆炒都不说,

甭谈凉拌煮火锅,

最美还数炖猪脚[jió] ,

蒜头老姜八角茴,

清热减肥乐呵 [huō]呵 [huō]。

(5)话笋歌

一根竹笋小又小,

它的功劳不得了[ liào]。

经霜傲雪自强大,

不等不靠展碧梢。

盘根错节保水土,

竹笋竹编竹根雕,

增绿增收增幸福,

脱贫致富少不了[ liào]。

作者系桐梓县娄山关街道逸夫小学教师

(何伦/摄)

浅析:这组童谣不错,接地气,写出了人间烟火气,写出了方竹的神与形,写出了方竹笋采收的最佳季节,如何采笋、剥笋、烘炕、烹饪、功效以及方竹的外在形象,内在品质与象征寓意。更主要的是影射了如何做方竹一样有气节、有品位的人这一鲜明主题。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方竹及笋子的生长环境、功能等方方面面了然于胸。作品告诉我们,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要熟悉了你的创作选题再动笔,这样才能写出打动读者的名篇佳构。比如《剥笋歌》这一首写得出神入化,有声有色,鲜活明快,有动感,有画面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又如《吃笋歌》写出了竹笋的多种烹饪方法,让人唾津潜溢。

9.采笋人

文/曾凡勇(贵州)

秋天到,方竹生,深山野岭来了人;

背背篓,包干粮,烈日炎炎汗水淌;

不怕苦,不怕累,采好笋子把家回;

架起锅,烧起火,高高兴兴把笋煮;

制笋干,搞鲜笋,运出深山变现金;

增收入,脱了贫,小康路上放歌声。

作者系桐梓县人民医院病案科医生

(何伦/摄)

浅析:结构句式符合童谣特点,便于说唱表演。写出了采笋人的勤劳艰辛与采笋过程,写出了方竹笋的经济实惠。总体感觉不够新颖生动,童真童趣味不足。

10.方竹

文/耿德红(安徽)

大娄山美

方竹成片

喝足雨水

肚皮溜圆

中秋发芽

冒出地面

皮肤鹅黄

小头尖尖

宝塔身材

可爱美观

清香脆嫩

笋中之冠

作者系蚌埠市第四中学教师

(王宗伦/摄)

浅析:句式简短,适宜儿童诵读,喝足雨水、小头尖尖等比喻也有童谣的特征。总体感觉有点偏平化,立体感不强。

本期点评:张维 王霞

征稿启事

2004年,桐梓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方竹笋之乡”,获得了方竹产业界的最高殊荣。2019年,桐梓县荣获“中国大娄山方竹之乡”称号。方竹成为桐梓“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

请童谣爱好者围绕方竹和方竹笋创作童谣,达到宣传桐梓方竹产业的目的。《童子童谣》将择优刊登,届时将评选优秀童谣进行表扬,颁发荣誉证书,并在《娄山关》等刊物刊登,有样书和稿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