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的教师应该是导演
教师们都喜欢把课堂比作剧场,把上课比作演戏,这个比喻是有一定道理的。作为剧场的课堂,有两种关系是需要引起关注的,一是演员与观众的关系,一是演员与导演的关系。
更多的教师是把自己当作演员,把学生看成观众的。在演员与观众的关系中,演员是主动的输出者,是主体;观众是被动的接受者,是客体。于是课堂中师生的关系成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你讲我听,只见演员的表演、灌输,绝少见观众的主动参与。在这样的课堂中,往往是只有讲不见练或讲得多练得少。而我们知道,知识的真正掌握,尤其是能力的发展,只有在练习中才能实现,“熟能生巧”是众所周知的真理。一味地“灌”,呆板地“讲、听。背、考”只会阻碍学生的发展。所以,以演员与观众的关系来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显然是错误的。
我们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导演与演员的关系。作为演员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复演着人类社会知识演进和科学发展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历史剧”的表演主角(主体),作为导演的教师则通过主导性的指导、点拨,浓缩这一“历史”过程,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益。但导演绝不可以代替演员去演戏,至多他可以偶尔客串一下配角。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精讲,以启发性、点拨性的讲授“点到为止”,让学生充分地去“演”,去练,去体验,在练和体验的过程中进入“角色”,领悟知识、理解原理、发展能力。
导演在演出中,还必须根据演员的现场表现,及时地进行信息反馈,对演员的表现进行适当的调控,以保证“戏”能按预定线索发展下去。这一要求同样适用于课堂教学过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善于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偏差,通过负反馈引导学生补救;对优势,通过正反馈引导学生扬长,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特长,从而保证学生在课堂中最大限度地获得自己所应该得到的发展。
总之,作为导演的教师可以偶尔地客串一下表演,帮助学生表演地进行,但是其主角的职责应该是策划、指导、反馈和调节,绝对不可以因为学生“演得不理想”而代替学生去“演”,剥夺学生体验、实践、自主学习的权利。角色的表演、角色的体验、角色的创新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不可替代。
据此,我们认为,教师们应该转变观念,把自己放在“导演”的位置上,去引导、启发学生,而不能再把自己当成“演员”,把学生当成观众,只顾自己“演”而不管学生的反应。唯有真正摆正这个位置,素质教育才能落到实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