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一生约跳动30亿次,你以为它很累?其实它活轻事少还特别懒
心脏是一个了不起的器官。人的心脏大约只有拳头大小,在受孕后约22天开始跳动,并持续为全身泵入充氧的红细胞,营养丰富的血液和其他化合物,以维持器官的良好运作。
它的功能还包括推动血液流经肺部,肾脏等器官,以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
这座拳头大小的引擎每天扩张和收缩约100000次,在这短暂的一生中大约跳动30亿次。每分钟跳动60~100次共可抽送约5.7升的血液,或每天约8200升。
通常,如果心脏停止跳动,则在约4-6分钟血液停止流动的情况下,脑细胞开始死亡,而在血液停止流动10分钟后,脑细胞将停止运作并有效死亡。
心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心脏面对看似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却依旧坚挺,以至于我们都当它是劳模。
心脏主要由心肌细胞组成,心肌与骨骼肌和平滑肌一样都属于肌肉的一种。
骨胳肌受意识所控制,其自主收缩用来移动身体且能够被精细地控制。心肌和平滑肌的收缩不经过意识控制且为生存所必需。
心肌作为不受控制的一种“非随意肌”,但在结构上却和骨骼肌较为相近,且只在心脏内出现。
骨骼肌我们最为熟悉。骨骼肌的肌细胞属于多核细胞,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呈扁椭圆形的细胞核。骨骼肌纤维呈长圆柱状,直径10~100微米;长度不等,一般为1~40毫米,甚至可达10厘米以上。
其通常是通过肌腱附在骨骼的两端,伸缩带动骨骼移动,以促成人体的运动,通常是用进废退,在大量运动后,酸痛的肌肉也会折磨我们一段时间。
不过心肌细胞多数为单核细胞,而且虽然心肌和骨骼肌都是条纹状的(条纹状的肌肉有更强的爆发力),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肌小节,由肌小节规则排列成束状,但骨骼肌的排列为规则且相平行的束状,而心肌则是以交错、不规则的角度相连接。
并且,相比起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具有自律性。也就是说,心脏的跳动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非常有节律地进行着,原因就是在心脏中有一个能自发产生节律性兴奋和传导兴奋的特殊系统,即使离体的心脏仍表现出自律的舒张收缩活动。
心脏的心室每收缩一次,就会把心室腔的血液排入动脉,而心室每舒张一次,就会使静脉血回到心室腔,使心室腔的血液重新充盈起来,为下一次的心室收缩排血做好充分的准备。
心脏之所以能“永不疲倦”地跳动,正是因为心脏的心室肌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来完成排血活动。
心脏的跳动并非一刻不停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泵血,右心房与右心室负责将低含氧的静脉血送到肺进行气体交换,左心房与左心室负责将肺部回来的高含氧血经主动脉送到全身。
心脏的一次舒张和收缩构成一个心动周期。因为心室在心脏泵血中起到主要作用,所以心动周期会被看成是心室的活动周期。
心房和心室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各有一次舒张期和收缩期。心房心室的活动有先后之分,但左右心房和心室的活动则是同步的。假如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即心率)为75次,那么一个心动周期就是0.8秒。
一个心动周期以两心房的收缩开始,这个过程持续0.1秒,接着是0.7秒的舒张。在心房开始舒张不久,心室开始收缩,持续0.3秒。这个收缩期可分为,等收缩期和射血期,接着心室舒张0.5秒。心室舒张的前0.4秒,被称为全心舒张期,因为此时心房也处于舒张期。
也就是说,在这0.8秒的时间中,心室肌每工作0.3秒,就会休息0.5秒;心房肌每工作0.1秒,就会休息0.7秒,如此周而复始,往复进行。
由此可见,心脏并非一刻不停地工作,而是非常懂得劳逸结合,按照每天24小时计算,心室肌每天工作9小时,休息15小时;心房肌每天工作3小时,休息21小时。它的休息时间比工作时间要长很多呢。
当然在不同状态下,人的心率是变动的
一般正常人在安静时的心率为60~100次/分,而在进行强剧烈运动时,人的心率就会明显加快,一般人会升高到170~180次/分。
因为人在进行运动时,全身各组织器官的代谢活动比起平常要明显更快,因此,也就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和氧气。这就要求肺的呼吸频率加快,以便吸入更多的氧气,同时,还要求心脏的排血量增加,使血液循环加速,以便能把吸入的氧气尽快输送到全身的各个组织器官。
由于人的心率加快,心动周期就会相应地缩短。若心动周期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也都要随之缩短,尤其是舒张期的缩短程度更大,心脏的功率借此加强。这就意味着心脏的休息时间明显减少,如果长时间地进行剧烈运动,对心脏的持久活动非常不利。
最后
人体是一台精密的机器,即使是持续跳动的心脏,也要拿出约三分之二的时间用来休息。心脏是身体的发动机,拥有强大的引擎才能跑到更快更远。在深夜逼迫自己睁大眼睛对准屏幕的你,要比心脏更勤劳,身体却也比你想象的更需要放松。
身体遵守的规律可不是什么996、007,生活比的是谁活得久。因心脏或其他身体问题折磨的年轻人不在少数,工作猝死的新闻更是不胜枚举。年轻时所谓的抗造禁折腾不等于不必付出代价,大家都学会休息时,所有人也就不必透支身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