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包子创造的神话故事

小区不远处有家早餐店,主要卖馒头、包子、豆浆、烧卖之类。

我基本每天都会关顾,十几样品种的包子馅,轮换着买,一到上班高峰期,压根挤不上前,大家自觉排好长的队。

店老板夫妇是安徽安庆老乡,约莫30多岁,男主高高瘦瘦,在里面忙着压面包包子,女主小巧玲珑,主要负责销售,看他们干活都十分麻利娴熟。

他们还请了俩个钟点工来帮忙,一个打稀饭干杂活,一个专门负责卖现磨豆浆。

豆浆两元一杯,包子是一元到二元的价格不等,小笼包子五元一屉,里面有四张桌子,有闲暇的人坐下来碗稀饭,来屉小笼包,蘸点醋和辣椒油,很享受的感觉。

因为是老乡,又常去他们家,了解到他们一天要卖三包面粉的包子,一包面粉可以卖出1000元,加上豆浆、烧卖、粽子、稀饭、牛奶,他们店铺一天的营业额在四千元左右。

餐饮行业,利润通常是在50%左右,但上海好的地段房租自然很高,25平的店铺房租是两万一月,除去各种开销,他们每月的净利润在四五万元左右。

他们在老家合肥买房,买车都是全款付,个体户好多这样。俩口子还常谦虚的说,他们亲戚很多都比他生意更好,有的开几个店。

对于低学历农村出身的人来说,这样的收入已经很不错,但前提是他们有启动资金投入,有选店铺的眼光,更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经营策略技巧等综合能力。

一线城市好的门面通常房租一年一交,至少是半年,转让费高达六位数,若加盟品牌包子,一次性加盟费就是十万元,可以用对方商标,使用他们品牌陷料,自己只负责和面、压面、包包子。

品牌商公司和包子店是合作共赢的关系,店家不用搞各种陷料,少了很多琐碎事,既然是品牌,必然有些保障,已经过了市场的考验,所选地段,公司会派市场部团队实力考察,确保开业后有稳定生意,以免影响招牌,顾客选择品牌,是觉得健康卫生吃得放心。

上海最出名的品牌包子有《巴比馒头》《独秀馒头》《一口香》等。(创始人都是安庆人)

作为品牌商,花费大力气打出知名度,主要以收加盟费为盈利模式,加上每个门店的每天包子馅料,他们从中赚取差价,由空调专车派送各店铺。

一些大品牌包子,仅在上海门店就突破千家,陆续往江浙沪全国扩张覆盖。

而这些包子店主90%以安徽安庆怀宁人为主,这座昔日经济在全省垫底的小县,正在以其神奇的发展速度和特有的馒头、包子等发酵面食特色产业经济,已一跃成为安徽省经济强县。

安庆怀宁有2万多人的外出务工人员从事馒头、包子等面点行业,占全镇外出务工人数的70%以上,从业人员中,一年赚15万多元的占40%,全镇每年可赚回近5个亿。

新华社、央视都曾报道,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由当初的“夫妻作坊”的安庆人包子店,发展成为拥有巴比、德比、老台门、麦喜、新合、何氏、万福、上羊、下沙等众多颇具市场知名度的江镇白案连锁品牌。“江镇馒头(包子)”已香飘五洲,名扬海外。

规模直逼洋快餐肯德基、麦当劳,其生产的各种早点,在中国甚至比国际快餐业巨头麦当劳,肯德基市场更广泛,竞争力更强。

巴比馒头04年已出口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正打算打入欧美市场

安庆怀宁的过去

现在都记得安庆怀宁人的风光,可有谁还记得怀宁的精神,是什么改变了安庆怀宁?

在我小时候记忆中的安庆怀宁,是个姥姥不爱舅舅不疼的地方,在90年之前人均只有0.76亩田地,还经常涨水被淹。

所谓穷则思变,环境所逼,农闲季节,怀宁的大姨夫就带上干粮去景德镇挑瓷器回来卖,那时候直接到景德镇的公车估计没有,有也没有那个钱坐。都是一路卖一路挑着回来。

其中的辛苦不为外人道也。

我大姨夫家一直很穷,但比较有想法,觉得卖瓷器有点不划算,1992年找他舅舅借2000元到上海开包子店,当时很多亲戚都不敢借给他,主要是大家手头都不宽敞,也考虑到风险问题,有外人嘲讽说道,这到外面做包子哪能赚到钱,2000块钱估计是打水漂。

出人意料的是,那年底大姨父回家第一件事就还了舅舅的2000元,听他说那年挣了1万多点,轰动半个镇,那时候的万元户可是稀罕得很。

第二年,大姨夫把他舅舅也带到上海去学做包子早点生意。

我大姨夫在上海租的一个小房子面积不大,特别夏天很热,门口就摆放一个自己用油桶做的煤炭炉子,夏天就像蒸桑拿,全身上下没有一块地方没长痱子。

每天都是凌晨一点半起来生煤炉子和面,那时候都是人工和面、揉面,面还要揉熟才够细腻白亮,往往需要很大力气,不像现在都是和面机和蒸汽炉、压面机。

一直忙到上午10点多,还要去买菜,吃完饭也就到了11.30左右,再去睡觉,大概2点钟左右起来,换我大姨去睡觉,大姨每天早上也是凌晨2.30左右起来。

又是换煤和面继续下午的工作,下午包子馒头虽然不多,但是要拌馅,洗、切、收拾卫生等是一个很繁琐的过程,一直都忙完要到晚上6、7点。

吃完饭收摊,为了省钱连住房都没租,直接把面板一收睡面板上面,吃住加工生产全在那十几平的屋子里,直到2年后才自己重新租了一个住房。

还有我的大表哥,初中没上完就去上海帮忙做包子带学技术,98年听亲戚说江西好做,上海的包子店不好找。

他就到江西去了,确实他在那边的生意还不错,小表哥暑假过去那边,回来说他的包子铺就在铁轨边,里面只能放一个面板,自己做了一个小阁楼。

我当时就问你们这样不是很危险啊,表哥说还可以,出摊把桌子搬到前面去卖,一般火车来了都会报警自己多注意就行。

那一年,大表哥在江西赚了两万多元,也都是辛苦的血汗钱,每天工作时间十几个小时,全年无休。

现在那代人都已成了做包子前辈,他们的下一代就轻松得多,技术全方面提高,若加盟品牌,连馒头、稀饭、粽子、豆浆都是现成的送过来,只要热下就可卖,早上五六点起床就足够。

而不是老一辈用的是煤炉,不管严寒酷暑,必须凌晨一点多就得起来生炉,又是手工和面,揉面……

不管安庆怀宁县现在如何发达富有,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但都离不开父辈人的努力,打下的基础和勇于拼搏的精神。

小小的包子,改变着无数家庭的命运,也创造了一个县的经济神话。


作者简介:齐帆齐,安徽人在上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