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父母,面对火爆的亲子类节目,你们能淡定点儿吗?
80后父母,面对火爆的亲子类节目,你们能淡定点儿吗?
2013年10月11日,湖南卫视全新推出父子亲情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该节目一播出就引起收视狂潮,超越娱乐选秀节目人气指数前两名的《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成为中国电视银屏收视率的冠军。
此后湖南卫视又拍摄电影版《爸爸去哪儿》作为2014贺岁片,结果票房收入10天超5亿。这样的收视率和票房收入刺激了各大卫视,先后有20多家卫视推出亲子类节目,2014年第一、二季度电视成为“星爸”、“萌娃”的“争斗场”。
2014年、2015年湖南卫视随后推出《爸爸去哪儿》第二季、第三季,来自不同行业明星及萌娃狂吸粉,自然成为众多广告的代言人。2015年7月,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格控制未成年人参与真人秀节目,不得借真人秀节目炒作包装明星,也不得在娱乐访谈、娱乐报道等节目中宣传炒作明星子女,防止包装造“星”、一夜成名。
为此2016年湖南卫视推出《爸爸去哪儿》第四季只能转战网络。这季不同以往,其中两个非明星家的俩娃“阿拉蕾”、“李奕航”的参与,结果出人意料,他们人气特别旺,成就了众娃萌宠中的新高度。
据调查亲子类节目的收视的主体是80后父母,看着“萌娃”在“星爸”的光环下,领略各地风土人情;看着“星爸”在“坑爹”活动中,展现父亲的完美与不足;看着“萌娃”和“星爸”在互动游戏中,了解彼此增进感情。
他们中不少人再也做不住了,纷纷在微博、微信中吐槽:哎,我们枉为人父人母啊!宝贝,你何时不再“坑爹”呀?宝贝,走,我们一起去天坑村!娃儿他爹,看看男神是怎样炼成的?小哥,猴年马月攒够钱我们一家来个私人定制呢?……一边是对亲子类节目的渴求,一边是对现实生活的感伤,80后父母,你们能淡定点儿吗?笔者建议80后父母试着从以下方面来平复焦躁不安的情绪。
首先,要搞清各大电视台制作亲子类节目的意图。这些年来,国内娱乐性节目一旦哪个台推出新节目创造较高的收视率后,其他台纷纷模仿,以致观众在某段时期打开电视全是大同小异。显然今天在卫星、网络电视发达的今天,市场蛋糕的份额有限,谁拥有更多的观众谁就有更高的收益。
随着选秀、相亲、养生节目的泛滥,加上有些节目粗制滥造、内容低俗,从2011年起国家广电总局多次下发“限娱令”。在这样大背景下,娱乐性节目的观众群主要在15--35岁的年龄段,想吸引他们的眼球是很不容易的,为此各大卫视纷纷寻求突破,不惜代价从国外引进版权模式,结合本土文化需求,争夺硝烟四起、血不见刃的电视银屏。亲子类节目应运而生,它将“萌娃”的率真天性和童言无忌展示在刚升级为人父、人母的80后面前,仿佛就是自家的“宝贝”。
但是80后父母要清楚:电视台目的既然是争夺市场份额,那么亲子类节目的制作无疑要有亮点,就不可能完全“真人秀”,因此银幕上看到的是被剪辑N段、被添加神字幕和被抓拍的神镜头。你们完全没有必要将银幕上的“萌娃”和“星爸”带进自己的生活中,幸福从来都是由自己的感受去定义的,名人光环之下有烦恼,凡人简单生活有滋味,何必舍近求远呢?
其次,要明白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一个生命的诞生,是自然界最美好的也是最神奇的事情,因为每个生命都是由不同的基因密码组成的,这也决定了每个孩子是独一无二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作为80后的父母,小时候听到最多的、也是最痛苦的是父母总在夸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在众多中国父母眼里,优秀完美、温顺乖巧的永远是别人家的孩子。
亲子类节目中的“萌娃”呈现给观众的其实也是不同的一面,那现在你们就不必历史重演,苛求自己的孩子集电视“萌娃”优点于一身,更何况每个孩子性格特点、爱好兴趣、生活环境都不一样呢?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某些亲子类节目的家长急功近利,在孩子的教育中灌输成人世界的价值观,有网友担心:“一下从路人变成名人,对于很多大人都无法妥善对待的过度曝光,孩子们能否保持平常心呢?含着金钥匙出生,我猜得出这些孩子的开头,但是猜不出结尾。”
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周围会听到众多父母对孩子永无止境的要求,可孩子为什么做不到呢?其实孩子知道自己努力达到目标后,父母又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他们将自己保持在父母满意但又不用太累的状态。因此,每一个害怕进步的孩子身后,可能都有一对贪心的父母。
既然生命的与众不同,那么80后的年轻父母们,不宜将孩子作对比,而学会观察、欣赏自己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他们一点认可,一句鼓励,一些赞美,相信他们会成为最棒的孩子。教育实践表明:责骂、嘲讽声中成长的孩子缺乏自信心,性格敏感、脆弱、孤僻,逐渐影响到他们未来发展和能力发挥。
最后,要定位好自身的父母角色。不可置否,亲子类节目火爆原因很多。笔者认为80后作为主要观众群体的因素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下第一代独生子女80后很大一部分已为人父、为人母,一方面他们很清楚隔代教育不会有多好效果,另一方面因为工作、生活等压力,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少,尤其是“男主外”的爸爸;加上新手上路---育儿知识缺乏,不知如何跟孩子愉快相处,著名作家六六作为某亲子类节目嘉宾曾吐槽:中国家长缺乏“上岗证”。
亲子类节目需要一定知名度“星爸”提高人气,而“星爸”平时工作忙与孩子相处时间少,两种需求互补加上导演组的精心设计,“萌娃”和“星爸”的合作越来越娴熟,感情愈来愈深厚,引来众多年轻父母“羡慕嫉妒恨”哪!诚然,这种感慨无可厚非。
但笔者想告诉80后父母:你们是否定位好自身的父母角色呢?虽然没有“星爸们”知名度和魅力度,但你们共同拥有“孩儿爸”的家庭角色。在幼儿心目中,自己的爸妈是不可替代的,即使爸妈做得不够,他们也认定为最棒。
任何一个成年人,作为社会角色,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是外人眼中的尺度;而作为家庭角色的父母,孩子认为你值得信赖、亲近、偎依就是最高的奖赏。如何让孩子与自己亲近呢?旅游只是一种途径。当前我国大部分家庭还没有具备“星爸们”的资本,其实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有合力担当家庭的责任心;要有与孩子交流沟通的耐心;要有从孩子反常行为中寻找原因的细心;要有对待自己犯错后改正的真心;要有探寻、修正教育方法的决心;要有不溺爱、不攀比孩子的爱心,抽出一点时间,在孩子睡前讲个故事,读首儿歌;在特殊节日里,与孩子共同动手制作小礼物或一顿并不可口的饭菜。
在温暖的春天里,带孩子走出户外感知自然界的变化;在孩子参加文艺演出时,坐在台下为他鼓掌;在校园亲子运动会上,与孩子合作完成某一项目;在孩子学骑车、滑板、游泳等技能时给他们一点鼓励……时光流逝中,这些琐事看似点点滴滴、平平淡淡,但可以让你们和孩子一起成长,共同面对困难迎接挑战,分享合作的惊喜、动手的快乐、鼓励的神奇、互助的欣慰、交流的感动、成功的喜悦 ……
80后父母,如果觉得还不能够淡定点儿,最好的决策是从现在起,赶快行动起来,孩子跟爸爸去哪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能够牵到爸爸的手。别让孩子的成长有遗憾,有些事现在不为孩子做,等孩子长大就晚了。
作者简介:黄英,安徽桐城人,现定居芜湖,大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