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认证代理,及好处
一项企业资质荣誉,可以得到奖励资金、减少税收、政府扶持等,所以,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成功,对企业的发展甚至上市非常有优势。然而认证流程较繁琐,需多部门协同配合,准备周期长,而且从往年高企评审情况来看,整体趋于严格。华夏泰科指尖申报作为全国专业政策服务平台,小编从高新技术企业认证代理,及好处讲起,建议认证企业提早做好规划。
一、高新技术企业认证代理
1.为企业做好申报工作。
开展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请公司各部门做好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宣传,发动团队的成员积极开展新的业务。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辅导工作,请结合企业报告需求,制定企业年度培训计划提交给项目部、项目部协助业务部做好的培训指导。
2.帮助参加再认定的老客户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辅导的服务工作。
必要时主动联系老客户做国高服务,掌握企业筹备高水平重新确认的工作情况,整理并申报企业账户表,力争对高科技企业三年以上的再确定率进行95%以上的参与。
3.做一个好工作在新企业注册备案。
为了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便于及时进行沟通,应当对参加高新技术申报的企业(包括前几年未继续申报的企业)进行登记备案。
4.提前做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辅导工作。
充分了解申报企业给予的资料的真实性。各部门做好本部门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辅导工作,客观记录核查中发现的问题,并交予客户指导改正。企业的核查工作主要是检验企业是否具备研发活动、知识产权、科技人员、研发场所、企业主营业务知识等基本条件。特别是软件版权的真实性,它能否真正运行,从宏观上判断它是否属于科技企业。
二、高新技术企业认证代理好处
1.精准评估,专业策划。
专业辅导机构在申报高企前会先去企业现场当面沟通,充分了解现有条件,并针对性地进行评分预估,依据企业核心知识产权、产品等匹配最恰当的高新领域,避免造成高新技术领域与企业生产实际不相符,专家不予评分的情况发生,订制属于该企业的申报方案,以申报成功为导向,提出切实可行建议(当年申报或针对欠缺条件培育积累再申报),保障一次申报成功率,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节约申报成本。
2.思路清晰,整体规划。
专业辅导机构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能根据企业现有知识产权、产品、研发项目等,协助企业技术人员梳理其中的相互关联关系,搭建稳固的架构,合理地将每个证明材料串联起来,充分体现知识产权、成果转化、高新产品等每一部分的证明力度。
3.业务熟练,省时高效。
高新技术企业代理专业辅导机构不仅对高企申报条件、材料编制、申报流程等业务耳熟能详,对每个评分点及评分细则的准确界定也比较熟悉,能根据不同企业相应的基本情况,精准指导企业提供有效得分点的证明材料,编制出符合要求并具有该企业独特生命力的精致版申报材料,提炼企业亮点,大幅度提高分值。
4.整合资源,全方位服务。
专业辅导机构可整合知识产权、审计会计师事务所等与高企密切相关的资源,根据企业现有情况提供全方位专属辅导,辅助企业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机制,同时根据企业发展规划,规划企业专利布局,助力企业规范化发展。
5.持续跟进,后续保障。
申报通过后,上级部门要求的各项填报工作,如:高企年报、火炬统计均有专业人士跟踪指导。
6.深入挖掘,合作共赢。
专业辅导机构,对于高企等政策的争取是常年化、系统化、精准化的,能基于高企这一基础项目,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在企业和政策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凭借扎实的专业敏感性,匹配适合的政策,如科技、工信和发改等部门的省市国家级项目、平台等,合理规划,提前筹划,充足准备,保障争取成功率,合理合规地帮助企业获得政府资助,助力其更好更快发展。
三、高新技术企业认证,企业自己申报成功率低
1.对政策及申报要求解读不够精准,对申报流程细节缺乏系统把控。
企业每三年申报一次高新技术企业,而高企申报的具体要求每年都在变化,企业不能及时了解或理解不到位。
2.高企申报财务、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组织管理四大板块之间相互关联,需要企业各部门准确紧密配合。
企业各部门日常均忙于本职工作,对于涉及高企的工作也是仅负责各自板块,缺乏对高企四大板块关联度的深入研究,而高企材料需要提供的证明材料及说明是相互印证的;如若高企总调度人员不能准确传达要求,不仅会加重各部门工作量,造成工作效率低下,更严重影响高企材料质量,降低成功率。
3.知识产权管理疏忽,知识产权评分不高。
对于知识产权要求理解偏差,导致知识产权数量不够或质量不高,有的只追求知识产权数量,但忽略了知产关联性,导致知识产权与研发项目和产品的关键技术完全不相关,高新产品没有知识产权支撑,主要产品占比达不到要求等,给专家造成了“凑专利、造项目”的印象,评分很低。
4.成果转化不清晰。
在高新申报的整套材料中,最容易出现问题且丢分最严重的就是成果转化(得分个位数),很多高企申报材料体现不出技术成果与产品(服务)的相互对应关系,导致这部分严重丢分,而导致申报失败。
5.研发费用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归集不合理。
企业在日常归集研发费用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时,不能正确理解归集范围且缺乏有力支撑依据,导致在税务核查环节被卡掉。
6.上传材料不规范。
近几年高企主要通过线上评审打分,企业人员对于上传图片的容量和质量处理欠佳,导致必要的上传资料存在缺漏,影响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