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学之后,父母是如何被逼疯的?

Your Children Deserve the Best Home Education

文|一爸

自小丽儿子上幼儿园之后,我们聊天的话题有一半都被她的吐槽所占领!

“昨天老娘几乎通宵才捏出了一个四不像的“愤怒的小鸟”,这些作业,小孩子根本不可能完成,都是大人在做,小鸟没愤怒,我愤怒了!“

刚见面,小丽又开始吐槽,而这次把她逼疯的,是孩子的作业。

前段时间大家都在讨论,明年可能国家就要全面放开生育政策了,但身边不少孩子已经上幼儿园的朋友都说,不敢生了,养不起,更折腾不起了。

毕竟除了要辛苦赚钱养孩子供书教学,还经常被一大堆的烦恼事困扰着。其中让家长吐槽最多的三大烦恼就是:天价补习班、折腾人的奇葩作业、变异的家长群。

01

 天价补习班

早前教育部下了一个通知不允许中小学组织要求学生参加有偿补课,当时我抱着孩子喜大普奔,终于可以不用陪孩子补课到半夜了,泪流满面。

但前段时间广东省教育厅发布了一项关于中小学补课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补课的情况依然热火朝天,高中生的比例接近80%,初中生的比例接近70%,小学生的比例甚至超过了85%。

邻居家给正在上四年级女儿报了钢琴、英语和舞蹈三个班,每门课一年学费都在3000元左右,一年一万元费用对于工薪阶层她来说并不是小数目,但为了给女儿“多掌握些技能”,她宁可在吃、用上省一些。

朋友女儿今年小学三年级,数学成绩一直只有六七十分,后来经推荐,报了一家数学补习班。他也很无奈:“不报不行啊,孩子学习跟不上,自己又没时间教,总不能让孩子成绩这样一直差下去?”

我们和孩子为何这么拼?作为父母,我们总是担心孩子会落后别人,想尽办法让他们变成更加的优秀和完美:

①、孩子成绩不理想,再不补习就要完蛋了

虽然喊着素质教育,但升学还是看分数,孩子成绩不好,考不上好的中学就没希望上好的大学,上不了好大学,将来孩子就没有好的工作,这辈子都要活得比别人更辛苦了。

②、竞争那么激烈,别人都报了,我们不报就要落后了

有些朋友表示,孩子成绩虽然还不错,但那些成绩比我孩子好的,都报了补习班,比我们优秀的人都这么努力,我们不抓紧,怎么能行?

③、多掌握一些特长,将来对孩子一定有好处

虽然我们也不知道孩子真正喜欢的是什么,但别人家的孩子都能歌善舞的,这个上围棋班,那个学跆拳道,总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像个“土包子”似的什么也不会吧?

02

 折腾人的奇葩作业

很多家长都有一个共识——如今学校的作业都是“给家长留”的!

某小学老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数1亿粒米;

某幼儿园老师布置作业,要求孩子们连续一个月画同一时间的月亮,以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

上海某幼儿园老师要求学生家长定期收看一档有关学前教育的网综节目,并且要提交1万字的观后感;

这些作业难度系数不亚于我们上班工作的内容,因为担心孩子作业完成不了、做不好会受到老师的批评而感到委屈。

我们很多时候就选择直接帮孩子完成这些奇葩的作业,于是在我们白天辛苦工作了一天,晚上不觉要熬夜“做作业”。

当初把孩子送进幼儿园的时候,心里那阵狂喜,以为有幼儿园帮忙带孩子,自己终于要解放了,不料当年自己逃掉的那些作业,全在孩子上学的时候补回来了。

03

变异的家长群

小丽说她在开学第三天就退出了家长群,因为实在受不了群里一些家长的表演,所说她儿子班的家长群里的家长是这样开始一天的表演的:

早上一轮问候和期待:

中午一轮感谢和支持:

晚上一轮表演和祝安:

从天价补习班、奇葩作业、变异家长群,仿佛能从中看到共同的东西—我们的焦虑。很多人把这些焦虑归咎于应试教育和制度。其实我们焦虑真正来源并不是教育制度,而是我们自己。

怕孩子比别人差,所以哪怕超出家里的能力范围也得给孩子报兴趣班;

怕孩子作业做不好被批评受委屈,面对奇葩作业索性自己帮孩子把作业完成了;

怕老师在学校里没照顾好孩子,想尽办法做一个“影帝”在群里拼命讨好老师。

04

 我们的焦虑该如何安放?

尊重孩子意愿,找到适合的引导方式

我女儿从3岁的时候看到别人弹琴,就不愿意走了,我问她,宝宝你想学吗?她说想!就这样她开始学钢琴,半年后说累不想再学。

我尊重她自己的意见,就停止学了,不过她还是很喜欢听钢琴曲,叫我下载了很多钢琴曲给她听。

今年暑期又提出还想学,我就送她去了,从头学起,每天两小时,进步神速,自己也不喊苦了,还非常开心。

在是否给孩子报兴趣班这个问题上我们要以尊重孩子意愿为前提,确保是孩子自己想学而不是因为我们跟风,看到别人家孩子都去上兴趣班了,觉得自己的孩子也应该要学。

而当孩子要放弃,不愿意继续学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和孩子沟通不愿意学的原因是什么,找到原因后可以鼓励和引导孩子继续学。

但如果孩子确实觉得累了或者对这个不再感兴趣了,也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而非批评孩子不坚持或者强迫其继续“苦学”下去。

承认孩子差异,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小秋和丈夫一个本科,一个硕士,都是985院校毕业,上学时成绩都不错,可偏偏她们的女儿成绩就很差,有时候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反复讲了几遍,她还是不会。

为此,小秋很焦虑,有时候忍不住就会高声训斥女儿两句。女儿委屈地哭了,她很后悔,但下次还是一样,周而复始。

后来经历一系列打击后,她开始反思自己,女儿再不完美不也是我女儿吗?我再吼她,也不能提高1分。反而给自己带来负能量,也破坏了和女儿的亲子关系,这样不管对女儿还是自己没有任何好处。

于是小秋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降低对女儿的期望值,既然她不能成为舞台的中心,那就做一个坐在舞台下为别人鼓掌的普通人吧。

自从打心里接纳了孩子后,小秋发现自己不再那么焦虑了,再看孩子,竟发现孩子其实也不是那么糟!

我们总是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却不满意自己的娃。我们自己本身就不是完美的父母,就别去苛求孩子完美。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做父母的,就是要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发现孩子的优点,帮助孩子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鼓励孩子动手,辅助引导但不包揽

一次女儿幼儿园布置的作业是在一个空的鸡蛋壳上画娃娃脸,并做上假发,做成一个“蛋娃娃”。这个作业最难的地方在于如何获得一个相对完整的鸡蛋壳。

5岁的女儿哪里知道怎么弄,但我并不想把这个作业变成我的作业。

我告诉女儿,要先在鸡蛋的上端敲一个小小的洞,然后把鸡蛋清倒出来,这样我们就获得了一个相对完整的鸡蛋壳,然后就可以开始在上面画画了,你知道怎么做了吗?

女儿信心满满点头,然后从我手中接过鸡蛋,拿起勺子就是一敲,鸡蛋整个碎了,蛋液溅了一身,我和女哈哈大笑,我问女儿,知道哪里做错了吗?

女儿开心地说“敲得太使劲啦!哈哈”

好的,那我们再来一次,这一次咱们慢慢地,轻轻地敲,好不好?

再次接过一枚鸡蛋,这次女儿没那么鲁莽,而是小心翼翼地轻敲鸡蛋的上端,一次没敲开,再大点劲,直到敲开了一个小口,最后顺利完成了作业。

第二天女儿从幼儿园回家的时候非常开心,她自豪地告诉我们,老师因为她自己做“蛋娃娃”表扬她了,而班上很多同学的“蛋娃娃”都是他们爸爸妈妈做的。

面对幼儿园布置的手工作业,如果孩子不会做,我们可以教她,如果孩子想不到,我们可以引导她思考,但轻易不替孩子代劳。

如果我们帮孩子做好,孩子并没有学到任何东西,她没有提升动手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她失去的是一个获得自我认可的机会。

理性看待家校互动,相信学校老师

家长群已经是很多幼儿园学校老师和家长进行家校互动的重要工作平台,大多由班主任搭建,班主任会把班级信息发布在群里让家长知晓,并通过群商谈班级事务。

只要我们在群里遵循彼此尊重,平等沟通原则,是可以很好地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加强家校沟通的。

但如若遇到上述提到的“变异家长群”时,我们要主动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被个别家长的行为所影响。

同时我们要相信学校老师具有足够的职业道德,可以做到公平公正地照顾好我们每一位孩子!

陪伴孩子一起成长是一个美妙的过程,别让这个美妙的过程毁在我们自己营造的焦虑下,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愿我们和孩子一起每一天都不负当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