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星辰:消失的醬油店
很久很久以前我常要去“打醬油”的那家醬油店就在小城中豐樂橋的東首。平房,南向,舊式的“踏子門”,半人高的櫃檯。說它是醬油店其實它兼買鹽、醬菜、白酒、黃酒……。那時小城是看不到啤酒的,飲料大概就只有汽水了!常見有做工的傍晚靠著櫃檯用小碗盛著酒就著幾個蘿蔔干津津有味的呷著;再往店里面去也有可以坐下慢慢喝的,可通常這樣的顧客并不多。
我已不記得我第一次去這家醬油店是何時哪月,但那一次我去這家醬油店打醬油卻充滿了兇險。
那是夏天的一個大雷雨過后的傍晚,父母叫我們去打醬油,才几歲的我就和大我三歲的兄長同行。我們兄弟倆拿著打滿醬油的瓶子從朱衣巷回家,快到南邊巷頭的時候,前面幾步遠的一戶人家西側高大的后墻突然轟然垮塌倒下---如果當時我們再往前多走了几步那后果就很難說了!這算是我生命中的第一次遇險,很興慶,我們都回來了!
那醬油店當初所賣之鹽是那種大顆粒的,我們稱之為“粗花子鹽”,后來有如粉狀的“細花子”鹽賣了(大約六十年代中期),我父親用瓶子盛著它,預備留著慢慢吃(可在那之后那種粗花子鹽其實就不再出現了)!但令我費解的是八十年代初我在東鄉的某小鎮時卻看見那里的醬油店里仍然還只有“粗花子鹽”賣---可見那時我父親的珍惜還是有理由的呀!聯想到少年時代到東鄉去做客我很詫異于他們煮肉不放醬油---那個年代有肉吃就很不易,可奈醬油何?大概這就是那時的城鄉差別吧!
物質匱乏的年代什麼都是值得珍惜的。那個年代食油特別的緊張,一個月居民每人供應的油只有四兩,早期只怕還沒有這個數!我不知道人們是怎樣熬過來的!於是醬油店里的一種小罐裝的豆醬便供不應求了,因為打開它后豆醬的上面浮著一層油!於是人們買它回來,把上面的一層油潷出來,留著炒菜……。
物資的匱乏也伴隨著知識的匱乏。小城的傍晚人們總要從醬油店里賣點醬菜回去吃晚飯,就著喝粥---這個時候醬油店的生意也就特別好。那時的如皋蘿蔔干兒很讓我們喜愛,尤其是甜蘿蔔干兒!三、五分錢就可以買一小包的了,家人可以對付一頓晚飯。由於文革,很多圖書都被稱為“毒草”,有不少就被醬油店弄了去用來做包裹醬菜的紙!每次買醬菜回來,包裹醬菜的那張字紙我們哥倆都要搶著看,正是求知欲旺盛的時候啊!我在那已被浸漬的紙張上看到過許多精彩的古詩文、看到過許多雋永的現代文,青澀少年的干涸心田得此露滴一二!
醬油店的營業員里后來又出現一白面小伙子,長得不錯,只是腳有點跛足。依稀記得他是小我幾屆的小學校友。他的服務態度也好,見人一臉的笑。可在八十年代晚些時候卻聽說他被判極刑了,說是他把他的女友給殺害了!白面、長得不錯的小伙子,可是跛足,接下來的事可想而知了!而在這之前不久小城南門一醬油店的一“醬油西施”卻被數言不合的男友用刀劃破了臉,那激情男獲刑后據說在獄中撞墻而死!慘痛飛迸,不幸的愛情故事大抵如此……!
醬油店里最忙的時候要算舊歷年底,那櫃檯外面人滿為患,都趕著年前把油鹽醬醋都置辦全,當然,這該是在物質生活稍有好轉的時候了!農民兄弟們也趕到城里辦年貨,舊曆年底的那几天不寬的城中馬路也就車水馬龍,好不熱鬧!有時阻塞得幾乎水洩不通!
九十年代中期小城的拆遷勝過震后重建,豐樂橋的那家醬油店自然也不能獨存!於是還沒拆遷的小巷里就多了些流動小商販,醬油可以一直送到大門口!隱於深巷的小店醬油生意也有些好起來---終於不多久這些也蕩然無存了!
豐樂橋依舊靜臥城中,玉帶河水依舊靜靜流淌。只是那爿醬油店,你現在還好么?多想再去你那裡再打一次醬油!
(2019年9月5日 小雨-陰 複筆於陋室書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