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话、海安话,谁更接近普通话?
记得上师专时,咱们女生宿舍里,如皋女生睡一排,海安女生睡一排,两排经常打嘴仗,话题无非就是如皋发达还是海安发达?如皋话接近普通话还是海安话接近普通话?
现在想想,那时大家实在太无聊了,这样的话题值得争论吗?谁不说俺家乡好?家乡再怎么着也是家乡啊,怎么可能说自己的家乡不如别人?
不过,再想想,凡事还是有一个大体的评判标准的,譬如发达不发达的问题,看看GDP就明白了,谁也不可以睁眼说瞎话。但普通话标准不标准,可不能由自己来评判,你听得懂说得顺的,未必就是“接近普通话”。
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如皋的地盘上,通常海安话受嘲笑,可到了海安的地盘,如皋话也免不了同样的命运。记得一个差不多和我同时参加工作的同事,因为水平、能力突出,后来调到如皋中学任教,一路高升当上副校长,再后来又调到海安中学任职,老实说,无论是如中还是海中,都是我们心目中的名校,海中比如中更厉害(排名在哪儿,你再爱家乡也改不了这一事实),老同事越升越高,令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可老同事遇到时我们一脸的不开心,他说无论是大会小会,只要他一开口,别人就笑。
我老公的老家和海安一河之隔,我的三个姑子全嫁到了经济相对发达的河那岸,奇怪的是,她们结婚后渐渐变成海安口音,他们的孩子说的更是绝对正宗的海安话,于是逢年过节亲戚走动,如皋人学说海安话,海安人学说如皋话,也不分在谁的地盘上了,相互间善意的“嘲笑”常常令大家伙开心不已,海安的糯米陈酒和如皋的“昏头大曲”(“水明楼大曲”的别称)不知不觉也会多喝几瓶。
通过分析对比,我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海安话真的比如皋话更接近普通话。例如,“海安”,海安人就说“海淹”,如皋人说成是“海豌”(豌豆的“豌”的如皋读音),“公安局”,海安人说成是“公淹菊”,如皋人说成是“公豌琼”,“蚕丝被”,海安人说成是“残丝背”,如皋人说成是“传儿丝披”……
真是“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别看海安人长相不咋的,但大多数海安话的声母韵母,和普通话的声母韵母还是无限接近的,而“长得真好看”的如皋人说的话,却和普通话相差十万八千里,几乎就是毫无章法,随心所欲,想咋说就咋说!啥?海安人长得更好看?有你个事去!咱经济不如你,普通话不如你,还想让咱样子也不如你?
上表是最新统计结果,神马情况?如皋好像经济比海安好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