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醉酒后为一小国赐名,一直沿用至今从未改名,名字有点耳熟
古世界有四大文化圈,它们分别在自己的文化圈内,有着重大的影响。而这四个文化圈便是基督教文化圈、伊斯兰教文化圈、婆罗门教文化圈,以及汉文化圈,或者说中华文化、华夏文化。在清朝闭关锁国以前,汉文化在数千年的数月中,都是圈内唯一最先进、最繁荣的文化。受汉文化圈影响的大多国家,便将中国或者说中原王朝奉为宗主国,他们自身则是藩属国。
处于这种宗藩关系下,藩属国必须定期向宗主国朝贡,宗主国也必须帮助藩属国维护统治秩序。除此之外,藩属国的国王继位,也必须经过宗主国的册封。若想改朝换代,或者说更改国号,同样如此。这样一来,许多国家的国号,实际上是中国为它们定下的。比如说朝鲜、越南,以及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一个国家,它的国号也是从更改之后沿用至今的。
这个国家与中国的来往非常早,可以追溯至公元57年,《汉书》中记载到:夫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也就是说有一年,作为百余国之一的倭奴国派遣使者,带着贡品来到洛阳朝贺。1784年出土的一枚汉印印证,彼时汉光武帝还赐了金印紫授给使者,倭奴国的国王将其视为权力象征。
倭奴国也好,倭人也好,在当时都是没有贬义的词语。只是后来明朝年间,倭人屡屡侵犯边境打劫,才与寇一起成了带有一定贬义的称呼。当然这是后话了,回到两国的交往上,这个东方海域的岛国对中原王朝十分的向往。到隋朝年间,再次派出使者抵达洛阳,使团首领是一个叫小野妹子的人。
小野妹子除了朝贡与学习之外,这次还带着一个目的,那便是改国号。当时他们的国号已经去了奴,称之为倭国,可他们还是不满意。认为这个名字颇有点不雅观,希望换一个名字,还有一个原因则可能是。他们想要摆脱附属国的身份,求得一个平等地位,名字他们也想好了。
中国古代有夏民居中, 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概念,那么依照这个概念,他们国家的地理位置近日而出。那不如就改名为日出之国,小野妹子与倭国人本以为,中原王朝会痛快接受他们的请求。没成想隋炀帝一听就怒了,因为他们的信,一开头就是: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古代的朝贡体系中,只有中国皇帝才能称为天子,这个小国自称天子。
气得隋炀帝也不看后头的话了,如果不是因为打高句丽不好再树敌,恐怕他还会大骂一顿。小野妹子后来回国的时候,跟天皇称,隋炀帝给倭王的国书不慎丢失。历史学家认为,一个可能是国书真丢了,一个可能是里头有朝廷指责他们的言辞。不管如何,小野妹子的失误缓解了两国关系,公元609年他再次前往中国。
这次聪明多了,开头变成“东天皇敬白西皇帝”,但改国号一事此时显然还不好提起。转眼到隋朝,倭国还是没打消改国名的心,公元669年派遣唐使时再次提出改国名。这个提议很有可能依然没被接受,因为《善邻国宝记》中记载郭务悰出使倭国的称呼,还是大唐皇帝敬问倭王。
最终如愿是在武则天年间,文武天皇大宝元年(公元701年),倭国派出粟田真人前往中国。经过前几次的折腾,这次他们已经学乖了,派出的粟田真人学习过很多唐朝文化。懂得如何与唐朝人打交道,果然,他很受武则天的喜欢。武则天特意设宴款待他,而粟田真人也没一开始提出自己的要求,等到双方尽兴。
武则天有些小醉,不设防之际,才提出将倭国更改为日本的想法。武则天本有醉意,对小国更改也没那么在意,便挥手同意了。从这次之后,中国朝廷才正式承认日本这个国号,《史记正义》记载:武后改倭国为日本国。
参考资料:《汉书》、《旧唐书》、《新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