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3位中国农业经济学者开会,都讨论了啥?
小编有幸参加了2017年农业技术经济年会。学术大咖们都在关注三农的哪些方面?中国农业的未来出路在哪里?这不,小编赶紧麻溜的整理出来,与各位分享
会议纪要
地点:哈尔滨太阳岛花园酒店
8月22日上午,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2017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市花园酒店正式开幕,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敬学研究员主持了会议,433位参会人员以及与会代表参加了22日上午的会议。
一、开幕式
1.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王济民研究员致辞:本次研讨会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大会的主题报告,共有七个专题报告;第二个阶段(23号)是分会场报告,共有四个分会场报告(详见文末,看分会场会议纪要请加小编:yga565431)分别围绕四个专题进行汇报。
2.东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包军教授致辞:科学技术推动产业的创新与发展,经济理论为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与发展框架,而技术与经济二者结合便是农业技术经济的主题。农业技术经济领域的发展对我国快速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黑龙江省作为我国的“大粮仓”,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农经领域的专家可针对黑龙江农业的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如此一来,不但可以丰富农业领域的理论研究,而且还有助于解决黑龙江省农业面临的难题。
3.增补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理事、修改章程: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敬学研究员宣读了 2017 年增补的学会理事名单,并介绍了修改章程的事宜。学会的两项决议得到了全体参会人员的一致同意。
二、大会主题报告(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业部原副部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守英针对“集体地权的结构与变迁”一题展开了详细汇报:
(一)为什么集体地权问题又凸显出来:自从“三权分置”作为农地权利制度的顶层设计以后,便出现了“做大农业经营权”的趋势。重回集体化的声音和行动也令集体地权这一问题引起更多的关注。同时,人们也好奇在集体地制下做实、做强农户产权的制度路径究竟还能走多远。这些都促进了集体地权问题的“凸显”。而反复讨论集体地权的根源在于:所有制优劣论传统、集体与权力的较量、农民权利与集体权利关系模糊、制度的不确定性等方面。
(二)集体地权的结构与演变。地权制度的结构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所有制与所有权(解决制度性质);2. 产权与合约结构(解决效率与利益);经营制度(解决耕作者的积极性)。集体地权制度的结构分为:集体所有制、集体所有权、集体土地产权与利益结构、集体经营制度。80 年代我国进行了集体地权的改革,改革的作用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所有制改革、集体所有权改革、家户产权改革、土地合约改革、经营制度改革。在改革的同时,我国集体地权的结构同样进行了演化:在集体所有制政治底线不变的情况下,集体所有实体化的形式变得复杂而多样,成员集体所有权发生变化,农户分化,农户承包经营权发生变化,同时土地合约条件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三)三权分置与集体地权改革。重构集体地权制度的一场革命,在这一革命中要应对乡村变化与转型(农业、农民、村庄)来构建城乡中国的地权制度。我们要重申地权改革的顶层:集体所有是法律赋予的农民集体所有。农户承包权的处置决定的问题关乎着土地所有权改革的成败。同时也要注意到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合约问题,因为合约决定着利益分配。
三、大会主题报告(二)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黄季焜教授针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市场作用和政府职能”一题展开了详细汇报:
(一)问题的提出:
1.农业为什么要开展供给侧改革?
2.口粮、饲料、蔬菜水果、畜产品、草牧业、绿色特色食品、多功能农业,可持续农业这几个方面的产量,进出口额度等,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各是什么?(原因从政府干预;市场失灵;技术创新三个方面角度)
3.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4.以玉米为例,近十年间产量、价格、进出口数量以及其替代品价格等变化原因都有什么?
5.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都有什么?和食品安全的关系是怎样的?
6.世界未来十五年间的人口数量发展以及对粮食食品需求以及人均消费变化是怎样的?二者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7.供给侧改革中市场与政府的作用都是什么?
8.供给侧改革下,现在以及未来一些作物及农业产品的规模变化都会是怎样?
(二)分析以及研究方法:
本文以玉米为例,通过对大样本数据的处理,分别分析市场作用以及政府职能对玉米价格,产量,进出口额度等的影响。从政府干预、市场失灵、技术创新三方面分析主要农作物及农产品需展开供给侧改革的原因。
玉米临时收储更改:提高了市场价格;刺激了国内生产, 库存大大增加,养殖业和玉米加工业受到冲击,畜产品进口增加;2015 年政策到了不可持续局面。我国进行政策干预限制了玉米进口额,产生了政策效应:玉米库存降低,但是大大影响到了玉米替代物高粱、大麦的进口量。
最近重新启动市场改革:2015 年:下降玉米收购价;2016 年:价补分离。
产生影响:2015 年起玉米批发价格下降;2016 年玉米生产量下降 2.3%;玉米国内与进口到岸价差价缩小;2016 年玉米替代品进口数量明显减少。培养玉米生产的新型主体:大户补贴政策:通过对 2003-2013 年间东北以及华北地区玉米面积和单产关系得出:效率的关键是土地、资本和劳力要素的制度创新和市场改革。
市场失灵的原因:食品安全;资源安全;信息不对称以及市场环境等。缺乏良好的市场环境以及法规政策的不完善。最主要还是资源的问题。
市场作用:市场资源配置;农产品市场需求;发挥市场作用。
政府作用:改善市场环境;弥补市场失灵;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市场改革;公共投资。
(三)结论
本文对农业为什么要进行供给侧改革进行了论述,并对大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对我国2030年粮食需求进行预测,并结合虚拟水以及虚拟土地的进口额进行分析,对未来的农业改革有一个有价值的方案预测框架:哪些出口额度增加或减少。主要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1.预测:
(1)2030 年,在放开玉米配额限制情况下,除了牛羊肉和奶制品以外,其它畜产品供需基本保持平衡。
(2)未来 15 年食物自给率下降 4%至 5%:不会对中国食物安全造成威胁。
(3)玉米和大豆进口增长:完全处于目前主要贸易伙伴(如北美、南美和东欧)出口国的生产能力之内,而且其他国家(如非洲)也有巨大的增产潜力。
(4)适度进口水土资源。虚拟水(VW)贸易:到 2030 年南美和北美是主要流出区域。净进口虚拟水占国内农业灌溉水的比例:35%~40%。
(5)虚拟耕地(VL)贸易到 2030 年南美和北美是主要流出区域,净进口虚拟作物种植面积约占我国耕地的 49%。
(6)居民人均消费:随着收入增长和城市化,高价值食品(如畜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地方特产等产品及其质量与安全)将显著增长。
(7)国家与社会需求:农业的多功能需求 (生态、景观、旅游、文化等)将逐渐增长。这些难以贸易的服务是农业得以永续发展的关键。
2.启示:
(1)对中国的启示:充分考虑肉类的需求进口饲料粮,发展畜牧业提高养殖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2)关注高价值、农业多功能在增值和减缓农业萎缩趋势的作用。
8月23日分会场会议
分会场一:产业结构调整与产能优化
分会场二:涉农政策评价与探究
分会场三:农业技术经济分析与推广
想看分会场会议纪要的亲亲,
请加小编微信,回复“分会场+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