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水无香 大美不言—画家彭放的绘画情缘
彭放,1943年生,大理州鹤庆县人,著名画家。 儿时的彭放,在大人和小伙伴们的眼里,已经是一个“天才”画家了。他天资聪颖,尤其对造形艺术特别敏感,无论让他画什么,也不管是见到的或是想象的,他都能迅速地勾画出来,栩栩如生,令人惊叹不已。 青年时代,彭放先后在邓川瓷厂、洱源县文化馆从事美术创作工作。1978年,脱产到云师大艺术系(云南艺术学院前身)学习深造,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了理论知识和绘画技法。后来调云南民族出版社从事美术编审工作直至退休。 年轻时候的彭放以中国人物画、连环画创作见长,其中,为消灭血吸虫病而创作的《情满水乡》、以及《乡村女教师》、《彭德怀将军》等一批作品,构思巧妙,生动传神,贴近生活,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在民族出版社工作期间,利用业余时间也创作了许多作品,其中,插图《闪亮的金蜡烛》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孙髯翁与大观楼长联》组画被昆明大观楼景区收藏,并长期陈列于大观楼内。 2003年退休后,彭放才得以把时间精力集中到自己所钟爱的绘画艺术中。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对形和物的独到感悟及对绘画技巧的娴熟把握,使之将一花一草、一石一鸟的特质天趣得于心、运于笔,创作了大量笔酣墨畅、意趣天成的花鸟画作品。他画的牡丹、紫藤、荷花等,形象传神,生意盎然,鲜活喜人,被人们誉为“春城彭牡丹”。2005年,受中央文史馆委托,创作了《锦绣中华》、《国色颂》等大型花鸟画作品赠送给香港、澳门特区政府。 其实在彭放的心里,总有一种情愫挥之不去。这种情愫,源于故土,萦绕故土。因而,生活在故乡这片红土地上的勤劳、纯朴、真诚、善良的各族儿女,才是他最想用画笔描绘的对象。于是,退休十多年之后的彭放,暂时搁下了牡丹、紫藤、荷花,又在故乡的红土地上重现了青春风采。 这些让你眼前一亮的人物画,将让你看到“彭牡丹”精彩的另一面。 真水无香,大美不言! 朴实可敬的彭放先生,一如脚下的红土地,质朴、淳厚且别具风华。作为一位阅历与涵养俱丰、创作及作品多样的老艺术家,他总能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创造,也总能给我们意外的惊喜。
来源:大理摄影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