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哪儿说哪儿---名家构图的参考价值

 在雅昌,看到于希宁先生一组《梅》,立即有了些想法。

 中国艺术,尤其书画,当然还有篆刻,都崇尚“古意”,所以要“临古”,还要“出古”。不“出古”,说你“死板”;出了古,还不能太远,太远,说你“没渊源”。总之是难办,把好多才子都熬白了头、整傻了眼!

 我琢磨,中国艺术为什么必须临古?原因很简单,就是“古”比“今”好,“今”相对于“古”,退化了。换句话说,今人“临古”,要的就是“古”里那些精华、那点“意思”。假如“今”也有“精华”,也有“意思”,那“今”同样可贵,同样该临。

 大姐二女儿琪琪,不到六岁就爱好写字画画,而且颇有天赋。知道我喜欢书画,特愿意和我亲近。前几天回家,孩子专门画一堂两尺屏送我,郑重其事。要知道,别人“求”画,她是不给的。回来后,马上寄一套《齐白石全集》,得让孩子看经典啊!

  网上散步到雅昌,被于希宁一组《梅》吸引,赶紧下载图片,看了整整一夜。我不懂画,也拿不动画笔,但看这组《梅》,却有了动笔的冲动。给几位画家朋友短信:这构图可否做背景,加人物、花鸟、虫鱼,幻化成自己笔墨?我外行,说错勿笑。

 我的意思,“古”必须临,“今”也多有可资借鉴之处。这组《梅》如此空灵透脱,画家看了会没有改造或再创作的冲动?还有齐白石、朱新建,那么让人痴迷的两位,择其局部,或花鸟、虫鱼,或人物、山水,用“我”画“彼”,会走不通?

2013-11-19 22:47:08 于镂月裁云轩

想哪儿说哪儿---重新审视连环画的作用

想哪儿说哪儿---别放弃“灌输”

想哪儿说哪儿---“变通”很重要

想哪儿说哪儿---自己不逼自己

想哪儿说哪儿---別排斥稀罕玩意儿

想哪儿说哪儿---特殊作品的特殊讲究

想哪儿说哪儿---"江郎才尽”或许是个冤案

想哪儿说哪儿---画自己想画的

想哪儿说哪儿---做人还是简单点

想哪儿说哪儿---水汪汪的境界

想哪儿说哪儿---为石开先生情怀点赞

想哪儿说哪儿---震撼人心的一幅画

想哪儿说哪儿---还是随性玩的好!

想哪儿说哪儿---可以入画的材料

想哪儿说哪儿---心态还散淡吗?

想哪儿说哪儿---书画急需一个网络展示平台

想哪儿说哪儿---韩羽这么评朱新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