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疗失眠3——阳虚失眠
阳虚失眠——麻黄附子细辛汤、金匮肾气丸、瓜蒌瞿麦丸、附子理中丸、
·《灵枢·大惑论》云:“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
·《灵枢·邪客篇》指出:“今厥气客于五藏六府,则卫气独行于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不瞑。”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出了胃虚冷和脾虚冷可致不寐。
·明代戴元礼在《秘传证治要诀》“不寐有二种,有病后虚弱及年高人阳衰不寐”。
·《医效秘传·不得眠》:“心藏神,大汗后则阳气虚,故不眠。”
·清代郑钦安《医法圆通》:“不卧一证,因内伤而致者,由素秉阳衰,有因肾阳衰而不能启真水上升以交于心,心气即不得下降故不卧。”
·《蒲辅周医疗经验·辨证求本》:“心阳虚,则善恐不乐,自汗,心悸,惕惕然而动,少寐。”
治疗阳虚失眠的经方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二加龙骨牡蛎汤
·(潜阳封髓丹)
失眠效方——潜阳封髓丹
·潜阳丹为扶阳派鼻祖郑钦安独创,由炮附子、砂仁、龟板、甘草组成。
·封髓丹为《医宗金鉴》方,由黄柏、砂仁、甘草组成。
·郑氏在临床上治疗虚阳上浮之证时多将二方合用,疗效显著。后世医家常采用郑氏方法,云南吴佩衡称二者合方为“潜阳封髓丹”。
·郑钦安认为龟板得水中之精华而生,此处用它并不是为了养阴,而是用其通阴助阳。砂仁一般认为主要是行气化浊和胃,但《本草经疏》认为其能纳气归肾,是治疗气不归元时的向导。
·诸药合用,对气不归元,相火不能归位上浮,扰动心神失眠者,可收到阳潜神安之效。
·验案举例:田某,女,71岁。
·初诊(2010年6月24日):失眠约40年,加重3年。患者年轻时即睡眠欠佳,经常失眠,病初未介意,也未积极治疗。近3年来失眠加重,入睡困难,每晚9时上床,至半夜甚至凌晨1时方能入睡,且睡眠时间短,易醒,需服安定才能睡3~4个小时。心烦,纳可,大便干,2~3日一行。小便正常。舌淡红苔白,脉弦。失眠伴心烦,按既往经验,从少阳郁热论治。
·处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柴胡12克,桂枝10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清半夏12克,茯苓30克,大黄10克,生龙牡各30克,合欢皮30克,炙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颗粒剂,7剂。水冲服,日1剂。
·二诊(2010年7月1日):药后诸症无变化,仍失眠。舌淡红苔白,脉弦。老年女性,失眠日久,试从肾阳不足,相火不能归位论治。
·处方:潜阳封髓丹加减。
·炮附子10克,砂仁15克,龟板10克,黄柏10克,肉桂6克,生龙牡30克,茯苓30克,炙甘草6克。颗粒剂,7剂,水冲服,日1剂。
·三诊(2010年7月8日):失眠有好转,入睡较前容易,有时不需要安定也可以入睡,不易醒,舌淡红苔白,脉弦。温阳治疗有效,击鼓再进。
·处方:7月1号方加肉桂至10克,磁石30克。颗粒剂,14剂。水冲服,日1剂。
·四诊(2010年7月22日):失眠明显好转,已停服安定,10余分钟即可入睡,不易醒,每晚可睡5小时,原有便秘,现大便通畅,日1行。舌淡红苔白,脉弦。
·处方:上方将炮附子增至15克,余药不变,继服14剂。水冲服,日1剂。
潜阳封髓丹治疗失眠体会
·方证识别:
①阳虚失眠者舌质不红,舌苔较润,可有口干但并不多饮,甚至有下肢水肿。
②双下肢凉,或者全身畏冷,穿着较一般人多。
③一般夜尿频。
④多为高龄,病程久,体质较弱。
·附子用量:一般从10克开始,逐渐加量,如怕凉明显者,可从15克开始,一般加量至20克即可。颗粒剂笔者最大用量为30克,因系直接内服,未敢再尝试更大剂量。如使用饮片,应学会识别合格的附子饮片及注意不同厂家之间的区别。需要指出的是:不能盲目追求附子的大剂量,将附子用于真正的阳虚患者,达到药证相符,远比大剂量重要。临床实践证明,只要药证相符,常规剂量附子照样可以获得良效。
·加减:可加肉桂,以加强温阳之力;可加龙骨、牡蛎、磁石,以加强镇潜之力。
·因系虚证、久病,一般起效稍慢,需坚持服用才能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