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转换放大器/电压信号放大器/光电放大器 原理图及PCB设计分析 | 极寒钛

【前言】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IV转换放大器的相关电路设计心得。IV转换使用的场合非常之多,尤其是电流型输出的传感器,比如光敏二极管、硅光电池等等,这些传感器输出的电流信号非常微弱,我们如果需要检测它们,首先得将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然后经过放大、滤波、射随器等系列操作之后送给采集端。IV转换作为最前端尤为关键,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了整个采集系统,所以我们在设计这部分的时候必须得谨慎、细致考虑每个细节。那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IV转换的基本原理。

【工作原理简介】

I-V转换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串一个电阻,如下图a所示,在采集微弱电流信号的时候,这种方式的弊端非常明显,第一、当Is变化的时候Vs必然也会变化,这个变化会对电流源造成直接影响;第二、如果我们要采集该电压值,必然后端会连接电路,该电路的介入相当于并联一个电阻在R两端,使该部分的等效电阻发生变化。不过,如果我们需要采集的电流是大电流(例如10A),这个时候采用该电路是比较可行的方案,此时R我们可以使用很小的采样电阻(毫欧级的),该电阻所分的电压对系统的影响是很小的,之后我们再将Vs电压进行相应的放大等处理。

那么,如果我们需要采集的是微弱电流信号需要怎么做呢?此时就需要加上运放,如下图b,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由于运放的虚短虚断关系,无论Is如何变化,P点的电势都是虚地的,换句话说,P点的电势不受Is的影响, 在Rf上所过的电流只有Is,因此,此时能够实现将I转换为V。

【硬件电路设计】

下面是 IV转换放大器 原理图和PCB的概览,PCB上的器件全部使用带3D模型的封装 方便配合结构来设计,接下来会具体介绍细节。

  • 具体介绍      接下来重点讲解一下这里的T型网络和补偿电容的设计。

1、T型网络。首先讲为什么这里采用T型网络,当我们所采的电流非常非常微弱的时候,就需要很大的电阻才能转换为所需的信号量级,但是该电阻如果过大,电阻本身温度系数、电压系数和介质吸收现象会造成实际阻值和测量阻值不同,从而造成测量误差(简单理解,电阻过大,实际应用中不能保证它的阻值恒定)。因此电阻的大小是受限的,此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如下图所示的T型网络,从而用较小电阻实现了较大的增益倍数,最后公式如下,推导过程大家有兴趣可以去了解。(当然T型也有自身的问题,由于两边电阻R1 R3的存在,会使电路的噪声增益变大)

补偿电容  这里的电容C3有几个作用,第一是相位补偿。首先让我们看到反相端这里,我们外接传感器一般一端就接在该反相端作为信号输入,另外一端接地(例如下图这样光敏二极管),也就是说该传感器是并联在反相端和地之间的,而这种传感器又必然存在结电容(具体大小可参考手册),换句话说,反相端会增加一个对地电容,除此之外 运放反相端自身的电容和布线的分布电容也会加在这上边,我们统一为Cs,Cs和Rf将引起输出电压相位滞后,一但输入信号的频率很高,高频特性受这个Cs影响将变得很差,同时 过大的Rf阻值和Cs也存在引起发生振荡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可以增加一个Cf来作相位补偿,此时Cf和传感器内阻会起一个相位超前作用 从而把Cs引起的相位滞后给“拉回来”。另外,还可以通过该电容来降低反馈电阻上的等效噪声带宽,以及相应的滤波作用。

那么这个电容的具体值应该如何来取呢?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传感器上面的结电容大小,不同的传感器结电容肯定有所差异,例如2CU8300这个型号的光敏二极管,结电容为25pF,运放的反相端的自身输入电容和板上的分布电容,我们预估经验值在3~10pF,因此这里反相端对地电容值大约就在三十几pF。此时,Cf我们就可以取接近三十几pF的大小。该值不应取太大,会增加电路的响应时间。

2、IV转换之后,后级选用低噪声的放大器将信号放大到我们所需的值,这里可以采用精密电位器来调节放大倍数。此外,在输出端可以参照下图加上偏置电路,从而方便调整到我们所需,最后再跟上一级射随器提高电路的稳定性。

3、关于PCB布局布线。尤其需要重视IV转换中的反馈支路,该部分的器件摆放尽量紧凑以使走线尽可能的短,目的在于减小板间的分布电容从而减小对输出信号相位的影响。

以下是设计的源文件,仅供参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