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然管仲多瑕疵——《论语》悟读【60】
十全十美何处觅,纵然管仲多瑕疵。
《论语》第三篇第二十二章:
【原文】
子曰:“管仲之器(器量)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相传是三处藏钱币的府库),官事不摄(兼任),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树立)塞门(在大门口筑的一道短墙,以别内外,相当于屏风、照壁等),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dian,用以放置器物的设备,用士筑成的,形似土堆,筑于两楹之间),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译文】
孔子说:“管仲的器量狭小呀!”有人问道:“是不是管仲太节俭了?”孔子说:“管仲建有三个公馆,他手下办事的官员从不兼职,怎么能说节俭呢?”有人问道:“那么管仲懂得礼的规则吗?”孔子说:“国君在门前立了塞门,管仲也立了塞门。国君设宴招待邻国之君,修建坫台放置酒杯,管仲也修筑了坫台放置酒杯。如果说管仲懂礼的规则,那么还有谁不懂得礼的规则呢?”
【悟读】
心苟至公,人将大同。
这是唐代名相姚崇的名句。大意为,人心若公正无私,心中美好大同梦想就可实现。
管仲行霸道,孔子崇王道,故说器小。
历史上管仲可谓贤人,可在孔子眼里是小器,不是大器。
本章中孔子看似评论管仲,批评管仲的为人过分功利,实则还是诠释其一贯之礼乐文化。
管仲是春秋时代著名的政治家,齐桓公正是赖管仲的辅助才得以称霸诸侯。孔子对于管仲也很敬重,他曾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也就是说没有管仲,我们或许还是披发左扣的外族人,即没有文化,强调管仲对于文化的保护的巨大功劳。
孔子对于一个人的评价,是非常客观的。你好之处,他赞叹你;你不够之处,他指出来。即使你是有再伟大的功绩,夫子对你的评价还是很客观的。这一点可见出孔子之心地正直。评论就事论事,值得我们学习。
礼乐,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之一。
孔子用理性主义来诠释古代文化的核心“礼乐”,把人们的情感和观念等从原来重视的外在神秘对象,引领和贯彻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伦常感情和政治观念中,深刻的影响到中国文化。
不管是好是坏,是批判还是继承,孔子在塑造民族性格和文化上,具有崇高之历史地位,儒学在世界上已然是中国文化的代名词。
纵然管仲多瑕疵。生而为人,不可能一切皆好,也不会一切皆坏。一阴一阳之谓道,辩证的观察社会和评价他人,是一门生活的智慧。
本章揭示的另一个道理是,不管一个人建有多么伟大的功业,只要在品德修养方面出现任何缺失,终究是一种遗憾。管仲是不朽的历史人物,但他的气度不够宽广,也依然值得我们引以为戒。